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生活消费

毛巾的前身——巾帕

  追溯毛巾的历史渊源,我们还得从巾帕说起。巾帕的使用历史十分久远,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帕”这一专用的纺织品名。它的特定含义是“手帕”,人们用它来擦汗洁面。著名的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就有:“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的描述,这里的“巾”显然是指擦拭眼泪的手帕。而手帕的正式定名则出自唐朝,唐初著名的宫廷词人王建曾经写过:“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的诗句,宋代也有“以帕拭泪”之说。我国古代女子多把手帕作为装饰品或一种寓意的象征,在我们最熟悉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手帕已然成了青年男女传情达意的信物。黛玉焚稿时,除了要烧尽表露心迹的诗词,还有宝玉送给她的那些旧丝帕,足见丝帕在黛玉心中的份量。

  在国外,“帕”的形成也早于“巾”。古埃及最早的帕是用蒲草编的,用来擦汗和遮挡阳光。古希腊人用亚麻布做帕,出门时系在腰间随身携带。到了18世纪,由于妇女们涂抹脂粉的盛行,手帕被沾染得五彩缤纷,因而引发了朋帕的衍生。

  近代的手帕不仅是洁面清肤的用品,日本妇女更将其作为一种随身的装饰品。罗曼蒂克的美国人则以手帕作为爱情的信物,赠给自己心爱之人。英国的男性则把手帕插在西装口袋上,以显示他们的绅士风度。法国人的手帕有正方形,也有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和多边形,形状五花八门。为了折叠方便,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1785年下令:“手帕每边长度相等”。定下手帕为正方形的规矩,沿用至今。

  从手帕到手巾的改变大约始于汉代。巾与帕不同,巾是以男性用品的身份出现的。男性在从事劳作时,出汗的部位已不仅仅限于面部,还有脊背、胸膛等地方,小小的方巾已满足不了需求,而且劳作的双手不方便抓捏巾帕,所以出现了用厚布缝制的长巾,不用时可随意搭在肩上,挂于颈项或系于腰间。挂于颈项的巾在肩挑、推车时还可用作扁担或车袢的垫布,以缓冲压力,减少劳动工具对肌肤的磨擦。巾在秦汉以来已十分时兴,这种粗布多系经细纬粗或经稀纬密的“葛”类织物,手感厚实、松软,清末上海松江叫“斗纹布”,也叫“高丽布”。我们现在京剧舞台上看到的武生腰间系的“大带”,就是巾的艺术变形。

  ——巾帕

  毛巾的前身


浙江日报 生活消费 00021 毛巾的前身——巾帕 2009-11-06 浙江日报000212009-11-0600032;浙江日报000212009-11-0600033;浙江日报000212009-11-0600034;浙江日报000212009-11-0600035 2 2009年11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