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资讯

文章导航

保稳促调 推动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浙江名牌战略发展之路

  保稳促调 推动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浙江名牌战略发展之路

  面对日益严重的国际金融形势、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新情况,以及浙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实施名牌战略显得更加重要,名牌战略应坚定不移地推进。

  2008年,全省及省以上工业名牌产品实现销售收入9110.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销售收入的24.1%;出口创汇325.1亿美元,占全省工业制成品总出口额的21.9%。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2.6%,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836.2亿元,完成税金665.1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5.2%和52.8%;平均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6.5元,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2.6元。这表明,实施名牌战略是保稳促调的重要措施,对推动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施名牌战略的基本情况

  我省实施名牌战略起步较早。1992年,省政府发出2号文件,提出了宣传和发展名牌产品的战略要求,我省开始启动名牌战略,是全国首批实施名牌战略的省份。1993年,我省评价认定了首批65种“浙江名牌产品”,并受到省人民政府表彰。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明确提出,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国家将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立名牌产品。1998年我省颁布了《浙江省质量振兴实施计划(1998~2010年)》,确定了我省一个时期宏观质量工作目标和名牌战略主要任务。2000年政府机构改革后,宏观质量管理职能转入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政府的“三定”方案明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管理和指导全省质量工作,组织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浙江省质量振兴实施计划》。同年9月,经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批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开展浙江名牌产品的评价认定活动。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产品质量法》和《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活动,全国名牌战略正式启动。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实施名牌战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名牌战略的实施。省委、省政府于2006年6月颁布《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2006〕43号),全面提出了全省“品牌大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总体目标和政策举措。2007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7〕51号),提出要建立“省长质量奖”;2007年10月,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58号),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化工作在实施“两创”总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质量强省和品牌强省中的基础性作用;2007年11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在《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中提出要联动推进技术跨越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大力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加快建设品牌强省;2008年7月,省政府印发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明确了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的具体目标。各级党委、政府也普遍加强了对名牌战略实施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全省已有宁波、绍兴等8个市设立了“市长质量奖”,慈溪、诸暨等25个县(市、区)设立了“县(市、区)长质量奖”。2008年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全国质量奖,全省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企业达到11家,居全国第二位。政府质量奖的出台,为名牌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名牌培育和评价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大力扶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企业创名牌产品。引导企业通过标准创新提高品牌附加值。鼓励和支持品牌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提高技术标准水平,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积极培育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节能、环保名牌产品,限制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产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活动。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着力提高企业的标准水平。浙江名牌产品,可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必须采标。同时,加强了浙江区域名牌和服务业名牌的培育评价工作。

  实施名牌战略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在组织机构方面,名牌战略实施之初设立了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为适应工作需要,2006年浙江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更名为浙江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各地也都成立了实施名牌战略领导机构,大多由市政府领导担任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质监、财政、经贸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全面领导当地名牌战略实施工作。

  在具体操作方面,质监、财政、经贸等职能部门围绕实施名牌战略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制定发展规划。质监系统根据《浙江省质量振兴实施计划》总体目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制订发布了《浙江省名牌产品培育发展指导目录》和名牌培育发展规划,并与培育发展企业建立联系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二是实行政策引导,提高企业创名牌的积极性。省财政每年安排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省财政和质监局每年联合安排质量措施专项补助,组织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开展质量赶超;各市财政也安排了相应的专项资金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各地质监、发改、经贸、财政、工商、土地、银行、税务、科技等部门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发展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争创名牌。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和服务。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深入名牌培育重点企业,对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名牌培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浙江名牌产品的发展状况

  

  我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始终坚持企业自愿申请,科学、公正、公平、公开,不搞终身制,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建立了以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以市场评价为依据,以政府推动、引导、监督为保证,以用户(顾客)满意为宗旨的总体推进机制;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实物质量达到国际或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省内和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用户满意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浙江名牌产品。 

  浙江名牌产品总体情况。1998年浙江名牌评价扩展到农业产品,2006年浙江名牌评价扩展到服务业,2007年浙江名牌评价扩展到区域名牌。目前,我省中国名牌产品289个,占全国总数的15%,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二位;浙江名牌产品发展到1657个。有效期内的浙江工业名牌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占工业名牌产品数的49.3%;环保或节能产品占工业名牌产品数的32.5%;国家级新产品占工业名牌产品数的23.2%。获得工业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中,有810家参与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定,698家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3家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共获得发明专利3733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15个。

  名牌产品区域分布情况。我省名牌产品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金华、台州、嘉兴、湖州次之,衢州、丽水、舟山相对较少。

  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呈现蓬勃生机。我省名牌产品主要分成三个层面,一是强势龙头企业的名牌产品,如万向集团的钱潮牌万向节,雅戈尔集团的雅戈尔牌服装,娃哈哈集团的娃哈哈牌饮料,海亮集团的海亮牌铜材等;二是行业名牌队伍,如奥康、康奈、红蜻蜓、吉尔达等皮鞋,方太、老板、德意等厨房电器,兽王、雪豹、蒙努等皮革服装等;三是区域块状优势明显的名牌集群,如乐清低压电器中的正泰、德力西、天正,山下湖珍珠中的千足、阮仕、佳丽和嵊州领带中的巴贝、麦地郎等。这些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不仅自身快速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浙江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努力拓展市场份额,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同行领军的名牌产品,名牌生产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一是国际竞争水平明显提高。万向集团从在美国开拓并建设其海外市场网络开始,逐步进行实业投资,相继购并了美国QAI、IPPD、BT公司,总投资2995万美元的万向集团美国公司,成为在美国生产名牌产品的制造基地;康奈集团把中国名牌皮鞋专卖店开到国外,上百家标示“康奈”鲜艳特色的品牌专卖店,成为欧美市场“浙江名牌产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品牌经营模式,拓展名牌的发展空间。美特斯邦威有限公司、森马集团等一批虚拟经营模式的企业在我省迅速崛起,他们运用自身名牌效应,利用长三角、珠三角专业生产企业密集的优势,委托其他企业定牌加工,以加盟专卖形式扩大市场份额,形成了我省经济新的亮点。三是致力于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性能指标,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宁波海天公司在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加拿大4个国家投资1000多万美元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

年  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名牌数 37 76 106 126 126 174 251 384 471 587 711 846 1059 1300 1517 1657 

  浙江名牌产品发展表(1993~2008年)

  浙江中国名牌产品发展表

  (1993~2008年)

  推进名牌战略

  的深入实施

  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品牌强省的战略部署,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机制,以科技为先导、质量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深入实施名牌战略,推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品牌强省”的跨越,全面提高浙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政府要加强对实施名牌战略的政策引导,创造保护名牌产品的法制环境,强化对名牌产品的宣传工作。

  实行资源配置优先政策。一般而言,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往往效益比较好,回报率比较高,可使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在我省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使有限的资源更多地向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集聚,显得尤为重要。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项目立项、用地指标、能源供应、财政贴息、信贷发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技术进步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技术基础工作、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在其他资源配置方面尽可能予以倾斜。

  扩大政府采购中名牌产品的比重。我省许多名牌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已经成为国际名牌产品和采购集团的指定供应商,却在政府采购中没有应有的位置。政府若采购名牌产品,会对名牌产品的发展起到一种积极的导向作用。在扩大政府采购中名牌产品比重的同时,鼓励企业采购名牌产品,引导消费者选购民族品牌。

  设立政府质量奖。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名牌形象的根本。任何知名品牌,都是以上乘的质量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设立政府质量奖,旨在鼓励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方法,夯实质量基础,提高质量水平。

  加强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打击假冒名牌,仅靠被假冒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打假保名牌”工作,建立健全名牌产品打假协作网络,加强对名牌产品的商标、标志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名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创造保护名牌的法制环境。市场是名牌生存的土壤,市场的条块分割和扭曲的市场机制不仅阻碍名牌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而且助长一些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政府应在加速市场化改革、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清除垄断及竞争障碍、促成区域之间的市场开放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名牌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要加大打击假冒伪劣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名牌产品打假协作网络,为名牌产品的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名牌宣传工作。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名牌研讨会、产品展销会、新闻发布会等,以树立浙江名牌产品的整体形象。在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门户网站开辟名牌战略网页,推介名牌产品和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广交会、消博会等重大境内外活动中,免费为名牌企业进行重点宣传,扩大名牌产品的影响力,提高名牌产品的竞争力。

  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加强质量管理、强化品牌经营、建设品牌文化。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可以自主开发,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寻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帮助开发,实力较弱的小型企业还可以联合投资开发。 

  企业要制订企业质量管理基本规范,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保证能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5S管理、6ó管理、零缺陷管理和卓越绩效模式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要强化品牌经营,发挥名牌的最大效能。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对消费需求、营销环节、竞争对手、未来市场变化的分析,强化名牌经营。有条件的企业要实行名牌的资本经营,在授权经营、虚拟经营、企业并购等方面发挥名牌的最大效能,壮大企业实力,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要强化品牌文化建设。品牌文化触动消费者心灵,是名牌价值所在。许多名牌的经典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名牌成为某种文化象征的时候,它的传播力、影响力和销售力是惊人的,这个名牌将占据人们的心智,与它所蕴涵的文化同浮沉,共生息。辉煌百年的可口可乐,把美国人的精神、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融入了名牌文化,把名牌文化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渗透全球,长久不衰,成为名牌文化成功的经典。名牌是文化,百年老店有着文化的沉淀,期望一夜成名是不切实际的。创建名牌要防止跟风趋众心理,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发挥中介组织和协会的作用,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中的作用,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参与做好名牌推进工作,发挥协调功能,引导业内企业,统一标准,共创名牌。以相关机构为基础,积极组织开展名牌咨询、市场评测、消费者调查和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活动,为名牌建设提供市场信息服务。鼓励支持企业按照公正、透明、自愿、互信的原则,建立同业公会,制订同业质量公约和品牌信用公约,发挥同业公会在维护企业权益、规范自律、失信惩戒和协调合作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社会中介层面:构筑服务平台,倡导名牌诚信,培育区域名牌。

  构筑服务平台。由行业协会牵头,开展市场评价、消费者调查和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活动。推进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内外名牌服务机构的技术合作,开展名牌咨询、信息发布、技术指导等服务。

  倡导名牌诚信。发挥行业协会在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中的作用,从行业内企业的实际出发,倡导名牌诚信,把行业自律落到实处。这既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也是维护名牌声誉的需要。

  培育区域名牌。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联盟标准,创建区域名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效提升块状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2 浙江名牌战略发展之路 2009-09-18 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17;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12;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18;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19;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13;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15;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11;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04;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05;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21;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22;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16;浙江日报000122009-09-1800014 2 2009年09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