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鸿雁传书一家缘
· 婆婆比娘还亲
· 全面彻底清除“小金库”
· 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确保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
· 当一回“小蔡侯”
· 我省启动环保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 杭州成立
江南科学研究院
· 杭州查处8起土地违法案件
· 萧山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系触电所致
· 800万居民拥有电子健康档案
· 胡斌昨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 我省送法进企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投递员之家见证新中国邮路巨变——
鸿雁传书一家缘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高海伟 闫拥洲
  父亲方文安的邮路——

  拉着板车走1078步

  1954年12月8日,时年24岁的方文安被组织上安排进邮政局工作。

  老人记得,当时邮件的运输方式比较落后,城际间的邮件运输基本靠火车,而与火车站交接的运输工具是大板车,连人力三轮车都非常罕见。每天用板车把到站的邮件运到邮政分拣车间,是他进入邮政局后的第一份工作。老方清楚地记得,从火车站到邮件分拣处,一共要走1078步。

  一年后,表现出色的方文安转岗到平信分拣中心。

  刚开始信很少,大家习惯用左手分拣,速度也跟得上,一般还能早早收工。没几年,随着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信件越来越多,大家发明了右手分拣法,再后来,左右开弓,双手分拣。既要保证分拣的准确性,又要确保分拣的速度,每天每人要分拣四五千封信件,就是加班加点,也感到越来越吃力。

  邮件拉到分拣中心,得一箩筐一箩筐地抬到分拣席上,对着几十个“格眼儿”,手、眼、脚并用地将信分进去。在这种高强度的作业环境下,方文安一干十几年。“那些年,我每天都要分拣5000多封信件,一个夜班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精疲力尽,但是很开心。”

  方文安后来当了配量员,负责给分拣工分配任务,午饭后来上班,晚饭就吃自带的盒饭。夏天,工作间里像个蒸笼,他们自己动手用铁皮做了几个简易吊扇,专门派一个人扯绳头,头顶上的铁皮呼啦啦地转。由于邮件要赶火车,抢时间,劳动强度大,每个人身上都是湿了干,干了湿,可没有一个人叫苦的,能为天南地北素不相识的人服务,大家都感到无比的光荣。

  女婿方起发的邮路——

  坐专列到北京

  “邮政小方”是半山一带的农民对刚参加工作时的方起发的昵称。70年代初,方起发被分到半山邮政局工作,当天就领到了一辆自行车,这在当时算是高档货了,不比现在一辆“宝马”差。他每天骑着那辆绿色的“宝马”跑近百里路投信报。农村的路况差,差不多早上5时多出门,到了傍晚才能回到单位,苦是苦点,但很快乐。

  一封薄薄纸,寄托无限情,投递平信的责任也很大。记得老龙井一带当时有一对老夫妇,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每个月初,他们都会站在门口等,如果有他们的信和汇款单,老两口都要激动半天。“儿子来信了,老头子。”看着老太太挥舞着手中的信跑远,那时候他的心里泛起阵阵暖意。“一封家书,意味着在外子女平安,意味着子女对亲人的无限牵挂。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重要,非常重要。”回忆起当年的幸福时光,方起发感触良久。

  “邮政小方”后来有了对象,是邮政局包裹印刷品分拣中心的工人方群芝。她是方文安的女儿,方起发就这样走进了方文安的家庭,成了老方的“毛脚女婿”。婚后不久,杭州邮政局开通直达北京的邮运列车专线,方起发被选中担任首批进京火车的邮件押运工作。那可是要激动好一阵子的“美差”,押运通往首都北京的邮路,这是邮政工人最值得骄傲的事。

  事实上早期的邮政押运工作是份“苦差”,列车沿途停靠的20余个站点都有邮件上下。登单、核剔、分堆,数据不准需对整车邮件排查、复核。夏天没有空调,车内温度常常高达40多度。寒冬腊月,车里滴水成冰,可为了保证邮件的准确无误,大家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很多年的除夕夜,他们都在火车的隆隆声中度过。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航空邮路的开通和汽车邮路的不断增加,加上火车邮路的电气化,邮政人员进行了大幅调整,方起发调任转运调度。这段经历又让他亲身感受到了迈入高速时代后的邮政事业的变化:过去把浙江日报投递到淳安山区,邮车至少需要跑2天的时间,高速开通后,专用邮政车只需要3个多小时就能到,偏远山区的老百姓当天也能看到党报了。

  外孙方国阳的邮路——

  于“无路”处觅新路

  学建筑设计的方国阳最终抵挡不住绿色的诱惑,2006年考入杭州邮政局工作。

  在基层邮政所实习了半年,全面熟悉业务后,他被安排从事邮政营销工作。这是一个全新的邮政岗位,直白地说,就是推销邮政新业务,开拓新市场。

  当他兴冲冲地回家告诉外公自己定岗的事后,方文安感触很深。“过去邮政局坐等业务上门,已经忙不过来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一个电话、一封电邮,通信的渠道太畅通了。”事实上进入电子化时代的杭州邮政局,普通平信逐年减少,包裹邮件随着快递业的遍地开花和物流业的异军突起,竞争愈加激烈。“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坐等业务上门,邮政可能没饭吃了。”方国阳的观点外公也很赞同,那就是现代邮政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还要开辟新市场。

  让方国阳自豪的是,他入行3年多时间所干的工作,老一辈都没有经历过。杭州市开展“三评西湖十景”,他连夜写出策划书,与评委会沟通,推出个性化邮票册,通过邮票特有的“国家名片”,将西湖的美展示于“方寸之间”,方国阳参与设计的这套邮册一炮打响,成为杭州市政府重要礼物。

  我国邮政事业发展得真快。方国阳说,以前靠手工分拣信函,一天每个人5000封就到顶了,如今在现代化的邮件处理中心,机器一分钟分拣就是1万多封,以前邮包是靠肩挑背扛,现在流水线、机器手抓着就走,轻松便捷。邮政业务不断拓展,公务信函、银行对账单、广告邮品、代购长途车票、航空票务、邮政信贷……可以说,邮政业务包罗万象,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鸿雁传书一家缘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高海伟 闫拥洲 2009-7-4 48256F32002924A6482575E0000F98D2[A1-汪成明≈A5-高海伟≈A5-闫拥洲≈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