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浙江科技
3  4  
PDF 版
· 科技之光普照农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7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科技之光普照农村
——优秀科技特派员风采录
  科技之光普照农村

  ——优秀科技特派员风采录

  他们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等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6年来,他们先后奔向山间田头,足迹遍布全省乡野,在各地主导农业的土壤上辛勤播撒科技的种子、推广科技的果实,留下持续的财富。他们是连接所在单位科技中心与乡村的纽带,是乡村科技创新迸发活力的源泉。

  他们有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是全省5856名科技特派员中平凡的一员。

  创立茶叶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新茶村”

  记浙江大学驻苍南县五凤乡科技特派员骆耀平

  苍南县五凤乡地处浙闽两省交界的山区,交通不便,是浙江省100个欠发达乡镇之一。茶叶是当地主要农产品,占全乡农业产值30%左右。可是因为没有名气,一亩茶收入仅几百元,多的不过千元左右。为五凤乡茶叶创立“五凤香茗”品牌,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这是科技特派员骆耀平的主意。

  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栽种高光效牧草,全程无公害生产管理、机械化采剪、名优茶加工,为“五凤香茗”撰文向社会推介,为茶农应对茶叶市场成立苍南县第一个茶叶专业协会……骆耀平觉得,必须从田间、茶厂、市场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科技提升,搞培训、抓质量、树品牌,才能让五凤乡的“粗茶”转变为具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

  而后,“五凤香茗”在浙江省第15届名茶评比中,被评为“二类名茶”, 名列浙江日报“浙江名茶之旅”56只名茶之一,还频频在国际茶叶节、茶博会上摘得金奖。质量硬了,品牌名声响了,原来每公斤不到30元的茶叶,如今销售价格翻番,每公斤平均价达130元。2000余亩示范基地效益高了160%,亩产增值2000余元,带动全乡近万亩茶叶产业。

  为了把五凤乡发展成为集茶叶生产、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茶村”,让“五凤香茗”这只金凤凰从五凤乡展翅翱翔,骆耀平重点扶持以生产茶叶为主的五凤乡八亩后村,走以茶叶为主导,发展休闲旅游,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富民兴村之路。他组织干部群众到杭州梅家坞、安吉等地参观取经后,于2006、2007连续两年,在五凤乡八亩后村成功地举办了浙江省最早的开茶节。2006年12月,八亩后村的“五凤香茗园”被浙江省林业厅评为首批82家浙江省林业观光园区之一,该村还被称为“温州梅家坞”。

  茶叶产业发展和拓展,使八亩后村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1900多元,上升到2006的人均4100多元。2006年10月,五凤乡八亩后村被国务院扶贫办列入百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典型案例,系浙江省入选唯一案例。这一事件也被中国茶叶杂志社评为年度茶叶届十件大事之一。

  骆耀平已屡获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省“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先进个人(2007)、“2006年度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在他看来,农村非常需要他们这些科技人员,他将继续为新农村建设发挥自己的才干。

  壮大中药材产业,开辟致富大路

  记浙江省中药研究所驻淳安县枫树岭镇科技特派员俞旭平

  作为2003年6月下派的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员,浙江省中药研究所俞旭平在淳安县枫树岭镇一干就是6年多时间。

  枫树岭镇山场面积大、耕地紧缺。镇上中药材产业尽管已经发展了五六年,但没有形成特色和规模。俞旭平经过深入调研,和当地的干部群众及省中药研究所领导同事商量后认为,可利用广阔山场的优势,以及自己中药材研发和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的专长,重点发展当地木本中药材。

  6年多来,他不厌其烦地宣传讲解先进栽培技术,带领全镇农民主栽既是常用药材、又是天然色素提取原料的栀子,计划5年种植规模扩大到一万亩,其生产技术规范与种苗、药材质量标准还成为杭州市农业标准规范。截至去年底,镇上8000多亩栀子中,约有3000亩已可以采摘果实,亩产120公斤,按去年市场销售价9元/公斤计,合计增收320余万元。同时,他还从2007年开始无偿给农民提供种苗、引进市场前景好的桐乡杭白菊。经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杭菊花产量也达到了400~500公斤/亩。一个1.31万亩规模的中药材产业培育起来了。

  这时,俞旭平又将眼光放得更远了——要让农民增收,仅仅依靠扩大种植规模、增加产量是不够的,怎么解决农民对中药材产品销路的后顾之忧呢?为此,2007年俞旭平和桐乡一个业主合资筹建了中药材产地加工厂,安装起锅炉,修建起烘灶,通过就地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如此一来,2007年杭菊花引进当年全部被加工厂收购,加工成优质干花,当年销量就达到2.5万公斤,种植最好的菊农亩收益超过4500元,平均收益达到3000元/亩,合计为农民增加收益约18万元。

  省中药研究所十分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2006年在枫树岭镇租用50余亩荒山地,建立了中药材栽培试验基地,给中药材种植户提供了很好的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窗口。

  在中药材产业壮大的同时,农民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收入增长了一倍。农民中药材生产方式逐步与现代生产趋势接轨,规范化、标准化、使用优良种苗、优质优价等观念意识在农户心中逐渐替代了农事操作经验。大家也越发欢迎俞旭平了,平日里见到少不了一声亲切的“俞老师”,逢年过节更是家家邀请他上门做客。

  “让当地农民持续增收,是我的使命。与农户建立起的深厚感情,更是我长期坚持这份工作的动力。”俞旭平说。

  吸引各路“英雄”,推广生态农业

  记浙江林学院驻青田县季宅乡科技特派员谢云

  2005年5月起,科技特派员谢云连续4年被派到青田县季宅乡。4年来,她克服重重困难,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开展“果花套种”,创办“猪-沼-蚯蚓-鸡-鱼”循环经济示范点,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以及优良果树、花卉和畜牧新品种,探索浙南山区农村的经营模式,取得良好成绩。现已建成915亩生态果园基地、100亩花卉种植示范基地,指导农民成立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怀着对农民真挚的感情,谢云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她除了开座谈、办培训班、送资料外,还多次带领农民走访科技局、农业局等乡、县、市有关部门,了解致富信息;先后带领农民到云和县雪梨基地、临安市蚯蚓养鸡大户以及周边科技示范户学习取经,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9期,累计培训和咨询服务303人次,培育示范户35户;引进优良果树、野生花卉、鸡、羊等新品种17个;引进推广新技术5项;实施项目4个。

  谢云因地制宜,推广生态果园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她带领农民租赁抛荒土地,建立了“水果+花卉”套种果园,套种黄花决明、美丽胡枝子等7种野生花卉,将牧草种植、花卉栽培、绿肥种植和水土保持结合,让老百姓从生态农业中受益。去年来,她进一步推广“猪-沼-蚯蚓-鸡-鱼”生态循环链,解决了果园有机肥来源问题。4年来,共完成300亩新优牧草、绿肥和花卉一体的套种任务,签订生产收购合同;合作社农民养殖土鸡10000羽,生猪40头,蚯蚓200平方米,建成沼气池一个,初步建成循环经济示范点。

  她以技术入股,用项目经费作为启动资金,购买苗木、种子、化肥、农具等生产资料;联合21户农民以劳力入股,双方联合建立起 “茅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也当上了老板,得到了实惠,很多未入社农民找上门要求入社,社员发展到103人,还成立了分社。

  农民惧怕市场风险,也经不起风险。为此,她将农民带到有关公司了解行情,5次请花卉企业老板到基地与农民共商发展大计,最终同杭州绿园种苗站签订了野生花卉种子的收购合同,定单包销,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引导农民走向市场。

  人才是农村最短缺的,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民,她引导村合作社同虹越花卉公司结成合作关系。同时为解决合作社的人才、技术难题,她先后带领7批共45名大学生到季宅乡开展社会实践,2008年还动员3位浙江林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加盟建立了标准的花卉种植基地,现种植规模已有100亩,并正在联合申报皇山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

  此外,她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青田县完成了瓯江景观林总体规划,青田县沿海防护林规划,协助青田县林业局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绿化设计,并将循环经济模式辐射到章旦等周边乡镇。

  2007年,她先后被评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7年度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青田县“十类人才,百名精英”,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三八红旗手”。

  科学养兔之道、农民增收之法

  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驻文成县金炉乡科技特派员陈学智

  陈学智是2003年6月下派文成县金炉乡的首批科技特派员。初到“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岭”、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恶劣的金炉乡,选择科技扶贫项目成了摆在陈学智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他沿着“羊肠小道”,走遍全乡35个自然村,访问150多个农户,了解农民需求和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他发现,饲养肉兔市场销量大、成本低、效益高,是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致富新路。为了做大做强当地的肉兔产业,几年间,他为当地养兔户在兔品种、青精饲料、饲养、疫病防治、销售等环节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种种解决之道,并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养兔要有好兔种,陈学智引进了德国大白兔、新西兰白兔等优良品种共4类,为提高、改良、选育文成肉兔品种,促进全县兔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肉兔的群体继代选育,陈学智还筛选出3个优良杂交组合,并向周边县市销售种兔1.5万余只,增加收入20多万元。

  此外,陈学智引进试种的优质高产牧草多达35种,通过对比筛选出单季亩产5000kg以上的四季牧草品种(系)15种,探索出一套“种、套、区、分”四季平衡旺草生产技术和薄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他的这些努力解决了浙南文成地区种草难题,又为全省发展食草动物、种草养畜提供了实用技术。在实践中,陈学智还发现推广美国绿麦等饲料,可累计比全精料用料节省饲料、降低生产成本达1200多万元。

  为了解决饲料、农副产品合理利用和加药难问题,陈学智还购入了四套饲料加工机组,根据不同野草、农副产品成功研配10个成年兔、仔兔饲料配方,提高兔农劳动效率一倍以上,兔农仅降低饲料成本一项,每只商品肉兔就减少支出8元以上,为兔农增加收入160多万元。另外陈学智还累计推广各类药物20万头份,挽回损失30多万元。

  为了山区的老百姓们更好地吸收利用先进知识,在技术推广方面,陈学智不遗余力。创建了省内第一个肉兔生态养殖小区、无阻隔兔笼舍示范场和益民良种兔繁育场,为文成及全省兔业发展提供示范窗口。同时还建立了四个养兔专业村,为全县发展兔业提供了示范样板。平日里,陈学智经常走村入户、实地指导肉兔饲养管理、兔病防治方法,举行科学饲养技术培训,经粗略统计,金炉乡及周边乡村的受训人数共达12000多人,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

  在陈学智和乡领导的努力下,金炉乡还成立了养兔协会、专业合作社,帮助兔农解决养兔技术和产品销售问题,并积极争取各类科技扶贫项目和经费(14个项目合计经费99万元),为开展科技扶贫提供资金保障。

  金炉乡肉兔饲养量从2002年的10.3万只,产值239.2万元,人均377元,至2006年底全乡肉兔饲养量达20.2万只,产值858.5万元,农民人均兔业收入852元。全县兔饲养量从2002年的109万只发展到2006年的172万只。

  传授“炒茶术”,炒起乡里种茶热

  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驻磐安县双溪乡科技特派员权启爱

  驻磐安县双溪乡6年,年已68岁的科技特派员权启爱至今仍活跃在三农第一线。

  磐安县双溪乡地处浙江大盘山区腹地,仅有千余亩沟砍茶园。权启爱到点后花了几个月时间跋山涉水,走遍双溪乡所属17个村的几乎每一块茶园,发现这里虽属于龙井茶生产地域保护范围,但农民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原来是因为加工技术落后,茶叶生产效益较低。于是,他向县、乡党委、政府提交了题为《磐安县双溪乡经济社会现状和加速茶产业发展的建议》的调研报告,明确提出双溪乡种茶生态条件较好,应通过提高茶叶加工技术,将其发展为主导产业。

  由于龙井茶炒制技术性很强,权启爱在龙井茶加工等技术培训中,坚持先理论讲解,然后进行操作示范,再手把手教茶农炒制。茶农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全乡茶农争相参加,有的不惜步行10多里山路赶来,甚至连临近的墨林乡、窈川乡和相距近30公里的大盘等乡镇部分茶农闻讯也赶过来。

  多少年来,当地炒出的茶叶色泽枯黄、气味烟焦、外形粗糙;而应用科技特派员提供的技术炒出的龙井茶,扁平光滑、匀齐挺秀、色泽鲜活,倒入竹匾茶条能均匀排列并匀速向前滑动,冲茶时茶条会立即下沉,滋味新鲜清香。参加现场培训的茶农们不禁感叹:“我们的龙井茶如果都能炒到这样,就不愁卖不出去了。”“教给我们真正高水平的龙井茶加工技术,比给我们送来10万元还重要!”

  权启爱协助支持磐安县政府举办了为期一个月底“磐安县茶叶技术培训班”,主要乡镇茶叶技术骨干、茶叶大户和企业茶叶技术人员及乡镇农技站长共54人参加了培训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派驻浙江各县的科技特派员和专家亲临现场,采取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和指导,培养出一批有理论、懂操作的茶叶骨干技术人才。之后,权启爱还组织专家为磐安县方前、玉山、尖山、胡宅等乡镇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或授课,为磐安县培养了不走的特派员。

  通过几年的培训,全乡茶叶每千克平均提高卖价40~60元,全乡年人均收入提高近500元,大大激发了全乡种茶的积极性。自2004年至今,双溪乡已发展新茶园2500多亩,目前全乡茶园总面积已达到近4000亩,使双溪乡这个原来只有零星茶园的非专业产茶乡,初步形成具有连片茶园的专业产茶乡,同时也使磐安县的茶区获得扩大。

  此外,双溪乡山早村还建起1000亩的生态白茶基地, “磐安县山早生态白茶生产合作社”和示范性茶叶加工厂正在筹建中。如今,基地茶叶总产值达15万元以上,利润达4万元以上,山早村平均人均茶叶增加收入100元以上。

  2009年6月5日,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教育部、中宣部、国家林业局、共青团中央、中国银监会等八部门,在北京共同召开了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联合启动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会议对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和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我省中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俞旭平等35名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等9家单位和省科技厅分别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省级优秀组织管理单位”称号。俞旭平还作为全国唯一代表作交流报告。

  我省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我省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名单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大学

  浙江林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浙江省温州市科学技术局

  浙江省遂昌县科学技术局

  浙江省磐安县科学技术局

  浙江省江山市科学技术局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对口帮扶四川青川县科技特派团

姓名 职务/职称 单位名称

俞旭平 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

周祖法 高级农艺师 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院

楼肖成 农艺师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金梅松 副研究员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权启爱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陈红星 高级农艺师 浙江省永康市经济特产站

俞金龙 高级农艺师 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院

陈学智 高级实验师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陈银标 副处长 浙江工业大学

方 军 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骆耀平 教授 浙江大学

周峙苗 副教授 温州大学

何圣米 高级实验师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江建铭 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

金关荣 主任/副研究员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戚连忠 研究员 浙江省林业科学院

汤 一 副教授 浙江大学

姓名 职务/职称 单位名称

胡廷尖 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刘志强 副教授 浙江大学

孙 华 研究员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吕志强 研究员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罗华明 副站长/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台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苏英京 站长/高级农艺师 浙江省临海市农业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吴良欢 教授 浙江大学

毛伟光 所长/工程师 浙江省诸暨市白蚁防治所

屠银华 主任/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上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吴爱芳 站长/推广研究员 浙江省绍兴市蔬菜技术推广站

项雷生 副局长/兽医师 浙江省海盐县畜牧兽医局

杨志根 高级农艺师 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院

施星仁 农艺师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农林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杨永健 高级农艺师 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局

陈 涛 副局长/工程师 浙江省舟山市科学技术局

李鸿斌 处长/农艺师 浙江省舟山市农林局

陈忠法 副教授 浙江万里学院

华建权 推广研究员 浙江省慈溪市农业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科技 00008 科技之光普照农村 2009-7-3 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14;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09;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11;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10;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12;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08;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13;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19;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18;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17;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27;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28;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24;浙江日报000082009-07-03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