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8月21日讯 (记者 朱馨 通讯员 周姬梅 江英华) 虽然月亮上没有GPS导航,睁着4双特制“眼睛”的月球车不仅能找到方向,还能避开障碍物自动行走。作为“嫦娥”二期工程——“登月”的前期研究成果,上海市科委组织实施的“月球车”项目日前通过验收,我省综合信息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参与了其中最关键的机器视觉导航技术的研发,为车体安上了“火眼金睛”。
据了解,“嫦娥工程”共设“绕、落、回”三大步,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拉开探月序幕后,二期工程中,又称巡视探测器的月球车将登上月球,在月球表面行走,进行相关探测。
由于月球处在缺乏GPS导航的外星球环境,要让月球车在行走中不“抓瞎”,就要靠机器视觉导航技术来实现。省综合信息网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刘济林教授,在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月球表面移动机器人的导航和控制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机器视觉传感器的月球车导航和控制”的支持下,经多年的潜心研究,最终运用4对相机“眼睛”破解了关键技术。他说:“装上了这4对‘眼睛’,只要给出起点和目标点,不用通过地面遥控,月球车就能自己分析路径到达目的地。”
比起肉眼粗浅的感知能力,月球车拥有的是能够分析周围地形地貌甚至障碍物大小形状数据的“火眼金睛”。刘教授介绍说,一般来说,月球车每天平均行走不会超过10米,走一段停一段,开工的时候,这4双“眼睛”一双也没闲着:车体桅杆上部的两对“眼睛”先根据太阳高度角找到方向,接着旋转360度进行全方位拍摄,在“脑”中生成半径达几十米的三维全景图,再据此判断行进方向和距离。每一次行进后新获取的全景图还能与前一次进行对比和拼接,而车体下方前后各有一对“眼睛”则起到避开障碍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