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10时14分,突尼斯选手乌萨马·迈卢利在国家游泳中心举行的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获得金牌,为突尼斯拿到本届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这也是突尼斯代表团时隔40年之后再次问鼎奥运会冠军,也是在北京奥运会上阿拉伯选手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突尼斯第一次获得奥运会金牌还要追溯到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当时突尼斯著名长跑选手穆罕默德·加穆迪在男子5000米的决赛中,夺得了金牌。
但自从那枚金牌以后,除了突尼斯男子拳击运动员法特希·米萨维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63.5公斤级比赛中获得了一枚铜牌外,突尼斯再也没有获得过奥运奖牌。
赛后,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委托突尼斯青年体育部长卡阿比向迈卢利和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突尼斯体育代表团表示祝贺。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非洲是一个缺水的大洲,很多地方都被沙漠覆盖。撒哈拉沙漠作为“人类50个必去之地”,是突尼斯吸引外国游客的最主要因素。如此缺水的国度,是如何诞生泳坛“飞鱼”的呢?
据了解,迈卢利的成功,除了自身条件好之外,也得益于在美国的训练。突尼斯位于北非,许多国民都是混血儿,身材也很高大,与欧洲人接近。早在2003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他就获得了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铜牌,为突尼斯在世界游泳锦标赛上赢得了第一枚奖牌。之后,他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并接受游泳训练,并在当地的游泳俱乐部发展。他的夺冠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美国拥有的先进的游泳训练理念和方法。
一位资深体育记者认为,国际上对非洲泳军的关注和支持,也是这些国家的选手能够成长起来的原因。在北京奥运会上,绰号“鳗鱼埃里克”、来自赤道几内亚的黑人小伙子埃里克·莫桑巴尼迎来他的第二次奥运会。他并没有达到奥运参赛标准,而是通过一项支持发展中国家游泳项目计划取得“外卡”而参赛。
(综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