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精英、一个论坛!不同的经历,相同的话题。
本报记者全程聆听了北京奥运会前夕在北大举行的“2008奥运·冠军论坛”。风趣、诙谐、充满哲理的演讲,坦诚、尖锐、对冠军充满神秘色彩的提问在人们耳边萦绕。事业成功人士与青年学子围绕“什么造就了冠军”、“东西方文化对冠军的塑造”等话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合适的目标是造就冠军的前提,就像打电话,号码错了电话就永远无法拨通
“我中学时很喜欢打乒乓球,但我幸亏没选择乒乓球作为事业目标,否则我这辈子也别想争第一,与联想也不会有什么关系了,选择合适的目标是造就冠军的基础。”柳传志以亲身的经历作比喻描述冠军和目标选择的关系。
柳传志认为,要成为冠军,首先要制定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目标定得不合适,不管你有多勇敢,也永远到不了目的地。他十分幽默地举了早年的一个例子:“一次去火车站接人,想打个电话询问一下火车是否误点。那时的电话线路很忙,不是那么容易拨通的,但我知道,只有一种情况是永远无法拨通的,那就是电话号码记错了。于是我坚持不懈、不断地拨,不知拨了多长时间,终于给拨进去了。后来,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这拨电话就像做事业,只要电话号码是正确的,线路再忙也总能拨通;只要事业的目标是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就一定能成功。”
谭 盾
(世界著名音乐家)
要做“主音”不要当“导音”,在传统文化中寻找金玉齐鸣的冠军颁奖音乐
谭盾深知方向对于一个作曲家的重要性。他坦言:“中国人在很多很多年前就发明了指南针,但到今天来说,对于我来说最最难的事情就是找到音乐的方向。”
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时,谭盾最感激的一位教授这样跟他说,你的生命中有很多选择,千万不要做让人领着你走的“导音”,要做就做领着别人走的“主音”。有了主音的意念,你的理想、对音乐的思考,创造从哪里来,要去哪里,你才会非常清楚。
想成为贝多芬一直是谭盾的冠军情结。在北京读书的时候他认为成为贝多芬并不难,也许有很好的学位和很好的机会就够了。15年前他成了英国BBC交响乐团的驻团作曲家,2001年又取得了伦敦的艺术总监职位。但是,在伦敦谭盾没能找到音乐冠军贝多芬之路。
回到北京以后,谭盾发现中国最传统的文化理念中蕴藏着能够永远向前的东西。“从此,我就一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寻找我想成为贝多芬的地图。”
为冠军创作颁奖音乐曾经使他绞尽脑汁,要创新地表现出对冠军的崇敬不是一件简单之事。结果,他从老子、庄子、孔子等人的思想中得到了深深的启发,中国传统文化中水火交融、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给谭盾指引了一条为中国和世界冠军创作颁奖音乐的路线,这就是用金属和玉石相融合的声音来营造一种金玉齐鸣的效果,最终使编钟和玉磬的激越之声与“茉莉花”曲调融合成北京奥运会恢宏大气的颁奖音乐。
布莱尔
(英国前首相)
成为英国首相,是在一种永远不满足的心理指使下达到的目标
成功来源于奋斗,来源于创新,来源于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好奇,来源于超出常人的心无旁骛的自律,来源于敢做与众不同者的勇气,来源于对成功和失败的宠辱不惊。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种超越个人境界的动力……
当有大学生问布莱尔他是如何当上英国首相的时候,布莱尔做了一个鬼脸笑着回答:20岁前都没想过要当政治家,那时觉得政治太可怕了,政治家都是一些奇怪的人。
开始政治生涯时,布莱尔想尽可能使更多的人高兴,可没过多久他就得出结论: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使所有的人都对你满意。担忧和害怕曾经成为他前进路上最大的障碍,最终他找到了排除这种障碍的方法,那就是挺直腰板去做。
后来,布莱尔决定成为一名国会议员,目的达到了,可他感觉那点事情很轻松,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于是他继续努力,成了一名有领导职位又有权力的部长。当发现部长的权力还是不够大的时候,他认为他得成为一个首相。“很简单,首相就是这样当上了。”他双手一摊,再次引来了一阵掌声。
成 龙
(香港影星)
不要把一次的失败当作终身的失败
“我给大家说一个我在美国学英语的故事吧,我最怕学英语,我怎么用功都学不好,而在电梯里,熟悉的人都会用英语跟我打招呼,我又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于是一进电梯我就系鞋带,不管是几层,一直会‘系’到出电梯。”国际巨星成龙如此在大庭广众前“现丑”,赢得了阵阵掌声。
从导演和投资方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特约演员,到这个行业里面的冠军,成龙大步大步往前跨,而且随着成龙电影在国际上风靡,“中国功夫”也在全球得以发扬光大。
成龙用系鞋带的例子自我揭丑,是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要把某一次或者某个方面的失败看作是终身的失败,英语学不好,不等于电影电视拍不好。
在成龙眼里,参与比冠军更加重要。成龙认为,只有优秀的人品和坚持不懈的毅力相结合才能制造出冠军,他看重的是为此而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