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会再次夺冠吗?中国乒乓球队能不能包揽全部冠军?中国队能否在金牌榜上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在奥运倒计时的最后几天,这些“问号”刺激着人们,吊高了大家的胃口。
从8月8日开始的10多天里,奥运会赛场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而围绕金牌展开的争夺无疑是焦点中的焦点——有记录会被打破,新的英雄将横空出世……世界需要传奇,因为无数普通人渴望在这些奇迹中,去感受自己人生中可能从未有过的光荣与梦想。
金牌并不是奥运会的全部。如果其光环被无限放大,也就背离了奥林匹克的本意。在世界格局日日新的今天,奥运金牌被附加的意义,日益复杂而沉重。
体育比赛的胜负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决定金牌得失的因素也有很多。运动员是人不是神,也有运动极限,兴奋周期。让他们肩负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期望,这是放大了奥运金牌的功用,也是运动员不可承受之重。
顾拜旦曾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在奥林匹克这个舞台上,有几万人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有几十万人,甚至几百万、几千万、几亿人在为了来到这个舞台而不断超越着自我。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可能最终也与金牌无缘,但一直在努力且永不放弃,应该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敬意。
一生参加过七届奥运会的牙买加短跑女皇奥蒂,从未获得过奥运金牌,但这位妈妈级选手却因为惊人毅力在她的家乡被奉为英雄。那位被称为“伟大的最后一名”的坦桑尼亚选手阿克瓦立,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中途摔倒受伤,在全部结束比赛一个多小时后才抵达终点。当他进入运动场时,等待他的,是众多闻讯返场观众的起立欢呼。
我们就是需要建设这样的主场,培育这样的国民。奥林匹克来到中国,客观上逼着我们要赶快补上这一课。我们需要加速对一个正在高速成长的国家国民身份的认同,与这个身份相匹配的品格,是自信、理性、开放和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刘翔失利的宽容比对刘翔胜利的欢呼更能显示一个大国的气度,一种得体的主场氛围比中国军团的金牌超越更有意义,更值得我们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