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记者 钱彤)国家主席胡锦涛8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大洲25家外国媒体的联合采访,就筹办和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及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胡锦涛首先表示,还有7天,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开幕。世界各国人民都热切期待这一时刻。奥运会在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举办,是世界对中国的信任,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奉献。北京奥运会属于中国人民,更属于世界各国人民。
胡锦涛强调,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会获得成功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切实履行自己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紧密合作,认真开展各项筹办工作,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胡锦涛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前来参加和观看北京奥运会,欢迎世界各地的记者朋友前来采访和报道北京奥运会。
随后,胡锦涛回答了各国记者的提问。
俄罗斯俄新社记者问,中国筹办奥运会7年来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奥运会将给中国留下哪些遗产?
胡锦涛表示,在过去7年里,北京奥组委紧紧围绕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目标,全面兑现申奥承诺,按照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在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安全保卫、新闻服务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北京奥运会顺利举行提供良好条件,也为中国未来发展、为中国人民继续创造美好生活提供良好条件。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为我们留下一批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我们十分珍惜这些物质遗产,并将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同时,我们认识到,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更为持久、更为宝贵。最重要的有3个方面。一是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二是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三是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我们更加珍惜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并努力使之发扬光大。
南非广播公司记者问,每个奥运会举办城市在举办这样一个全球体育盛事中都有自身独特的关切。中国政府的主要关切是什么?
胡锦涛说,我们希望通过筹办北京奥运会,努力推动城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我们的关切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中国人民极为关心的一件大事。我们努力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二是高度关注科技进步和创新。注重将创新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到奥运场馆建设和奥运筹办的各个领域。比如,国家体育场“鸟巢”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采用了国际首创的空间多面体结构;奥运场馆建设在建筑节能、地热、太阳能利用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努力。三是高度关注提高人民文明素质。我们在全国4亿多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广泛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全面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弘扬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风尚。(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在回答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关于奥运会被政治化的提问时,胡锦涛指出,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期盼。早在1908年,中国人就提出了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的问题。100年后,奥运会终于来到中国。中国人民十分珍惜这一宝贵机遇。中国人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把北京奥运会这一全世界的体育盛会办好,让世界各国人民欢聚在五环旗下,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奥运会是各国运动员实现光荣和梦想的舞台,是世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平台。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不同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这是在所难免的。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缩小分歧、扩大共识。将奥运会政治化,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违背奥林匹克精神,违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最终也会损害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
路透社记者问,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将面临哪些主要内外挑战?中国将如何应对?奥运投资拉动了投资和经济增长,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在经济方面将优先采取哪些政策以保持发展势头?
胡锦涛表示,毫无疑问,筹办奥运会有力推动了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北京的经济总量只占全国的很小部分,因此筹办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宜估计过高。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0.4%,但我们也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增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要求,第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第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第三,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第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我们还将继续在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和国际社会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搞好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早日建成美好家园。
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深化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继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在回答墨西哥特莱维萨电视台记者关于使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的提问时,胡锦涛表示,各届奥运会都有自己的特点,都让世界各国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涉及多方面因素,如场馆建设和运行、城市运行保障、环境整治、新闻宣传、志愿者服务、安全保障等。这些因素都很重要,缺少哪个方面都不行。但是,我认为,举办一届成功奥运会的决定因素是要大力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一个公平竞赛的舞台,让他们能够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让五大洲的朋友加强相互了解和友谊,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奥运欢乐。
《澳大利亚人报》记者问,奥运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口号对你和中国意味着什么?你的梦想和中国的梦想是什么?
胡锦涛强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生动反映了北京奥运会宗旨。这个口号表达了我们的真诚愿望,就是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在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谱写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新篇章,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的梦想和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一致的。我始终认为,作为国家领导人,必须倾听人民呼声、尊重人民意愿、关心群众疾苦、维护人民利益。要想人民之所想、办人民之所需。中国人民的梦想,就是要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追求和平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记者问,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将增强中国综合实力,你是否担心这会在国际上强化“中国威胁论”?
胡锦涛指出,奥运会是和平与友谊的盛会。北京奥运会将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形象和决心。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界上所罕见的。我们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早就明确向世界宣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会影响和威胁任何人。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努力,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在回答日本富士电视台记者关于奥运之后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条件的提问时,胡锦涛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无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还是之后,我们都一如既往地欢迎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一如既往地为外国记者在华工作提供方便。我们也希望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期间遵守中国法律,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在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关于北京奥运会投资规模的提问时,胡锦涛强调,我们在筹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并努力把它贯彻到筹办工作各方面。比如,北京奥组委每一笔经费开支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这就从制度上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北京奥组委注意充分利用已有的体育设施,改建和扩建场馆占全部场馆的一半左右,大大减少了新建场馆的数量;有些新建场馆建在大学校园里,赛后可以作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环保、地铁、机场、车站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是比较大,但这些项目都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一部分,不仅对保障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对北京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条件改善更具有长远意义。因此这方面的投资是值得的。
韩国《东亚日报》记者问,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奥运会期间将安排哪些文化活动?
胡锦涛表示,开展奥运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交流,是很多城市举办奥运会都十分关注并精心安排的一项内容。2003年以来,北京奥组委每年都在北京和香港、青岛、上海等城市举办一届奥林匹克文化节。第六届2008年奥林匹克文化节于6月至9月举办,有各类文化活动3000场(次)。奥运村也安排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反映不同民族风情的文化活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精彩纷呈的各国文化。
法国法新社记者问,本届奥运会上,你最关注的中国运动员和外国运动员是谁?
胡锦涛表示,我对各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都很关注,祝愿他们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希望中国运动员同各国运动员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在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参加上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