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奥运大幕将启。今天,记者来到北京街头,看看进入奥运读秒时间的紫禁城,看看北京的老百姓在做些什么。
戴红色证件的王淑英大妈:最基层的反恐战士
上午10时,我们在什刹海双寺社区,遇到了正在值勤的王淑英大妈和她的同伴。大妈很警惕地打量着我们。听说是采访奥运会的记者,立马笑容可掬。大妈自我介绍说,今年51岁,退休在家,正赶上北京办奥运会,琢磨着也想做点贡献,就到社区报名做了一名治安员。她向我们“汇报”说,早上8时半就上岗了,至今未发现形迹可疑的人。我们看了王大妈的证件编号,足有七位数,也就是说,像王大妈这样的治安员在北京有上百万。我们一路驱车过去,戴红色证件,穿统一T恤的确实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反恐专家、武警指挥学院的王广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别小看了这些戴红证件的老大爷、老太太,一个社区的情况尽在他们掌握之中,他们是奥运会反恐怖的重要阵地。据了解,早些日子,北京有关方面还向所有居民发放了《公民反恐手册》。
记者感言:这些看似孱弱的大伯大妈,他们却是反恐防暴的流动岗亭、街头哨兵,有他们的存在,整个北京城布下了天罗地网,北京奥运反恐是一场新时代的人民战争。
鼓楼东大街18号前:为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
今天是北京170万志愿者集结向奥运进发的第一天。我们在鼓楼东大街18号前的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站,正巧碰上一位居民在给大学生志愿者们合影。志愿者王晶晶说,我们在这里为奥运服务,也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尊重。据了解,在北京的许多志愿者站点,经常有附近的居民、商家为站点送水送冰饮,他们成了志愿者身边的“志愿者”。
记者感言:在今天的北京城——“志愿者”这三个字已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称谓,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感召。它正在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人人都是志愿者。
大金丝胡同12号:普通百姓为奥运客人敞开大门
德国游客皮特夫妇这两天因为住进大金丝胡同12号,成了北京城里的大明星。各路中外记者纷至沓来。因为他们是第一对住进“奥运人家”的外国游客。今天我们也去凑热闹,正赶上客人们在吃饭。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就在家门口采访这户人家女主人王志喜。王大妈说,我们接待外国游客,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就是想为奥运会做点贡献。她说这几天相处下来,彼此很融洽,感觉家里来了亲戚朋友。她感叹:地球实在太小了。为了使外国游客住得方便,她家里还特意添置了烤箱等设备。
记者感言:一个普通的北京家庭像接待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接待外国游客。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好客的美德,展示了北京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他们是中国外交的“民间大使”。
东直门北大街清水苑社区:300私家车主为奥运让路
北京从7月20日开始,小车按单双限行。今天是8月1日,逢单通行。今天下午,我们在东直门北大街清水苑社区,却发现许多车牌尾数是单号的私家车静静地“躺”在小区停车位上。清水苑社区居委会主任宋淑娴告诉我们,社区在二环边,平时就非常拥堵,为了号召大家支持绿色奥运,社区发出了倡议,没想到小区300多私家车主积极签名响应,他们说,我们可以坐地铁,坐公交,也可以邻居间互相拼车,把路让出来,把污染降下来,这些举动令这位社区大管家非常感动。
据了解,现在北京马路上的机动车辆在高峰时段减少了约200万辆,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的现象,同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每日减少63%。
记者感言:“今天,我不开车, 摇摇肩膀告别痛和酸;绿色的脚步,没有污染;蓝天,因为我们而蔚蓝……”一首激情的《今天我不开车》在北京市民中引起强烈共鸣。在清水苑社区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单双号限行,虽是奥运期间不得已而为之的临时措施,但绿色出行的社会意识,已经扎根于北京市民心中。希望这种科学的理念能够像奥林匹克精神一样,代代相传。本报北京8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