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北京奥运会媒体村正式开放,迎接全球记者,标志着奥运会“新闻大战”的启幕。8月的北京点燃了全世界媒体的热情,许多媒体创造了各自奥运报道规模的历史之最。
拥有北京奥运会美国地区独家电视转播权的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对北京奥运会报道的规模之大和范围之广创下历届奥运会转播之最。NBC旗下各主要电视频道将依照分工,对北京奥运会进行18天的全程转播,节目总长度将超过3600小时。 NBC高级副总裁约翰·费谢对新华社记者说,NBC对北京奥运会的转播报道比他们之前所有夏季奥运会报道量的总和还要多。
欧洲广播联盟(简称欧广联)包含欧洲及周边地区的大量转播商,其成员包括欧洲56个国家的75家转播机构。北京奥运会期间,欧洲地区将有大约120个电视频道播放由欧广联制作的奥运电视节目。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将是欧广联有史以来报道规模最大的一次。
世界三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将派出约三百人的记者团报道北京奥运,其中不仅包括资深体育记者,更有长期报道中国的“中国通”。路透社将从北京用中、英、日、法、西、葡等多种语言直接报道奥运,并在全球范围内翻译成20种其他文字播发。日本的共同社、意大利的安莎社和俄罗斯的俄通社—塔斯社等有影响的通讯社也都将派出数量众多的记者。
在亚洲的阿联酋,阿布扎比电视台从7月19日开始每天播放奥运会专题节目,直到北京奥运会闭幕。而古巴电视台将用3个频道对奥运会的盛况进行报道,其中一个频道将成为“奥运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报道奥运会赛况。
届时,来华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600名注册记者、5000多名非注册记者以及无数驻扎在世界各地的报纸、电视、广播、网站媒体人都将参与到这场由北京奥运会引发的媒体大战中。
显然,由中国的首都北京来举办奥运会是这场超级媒体大战的“导火索”。中国的魅力不仅在于5000年灿烂的历史、文化,还在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迅猛发展使之登上国际舞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政治、经济大国,因此全球大量时政和经济记者云集北京奥运会成为历届奥运会不多见的场景。
安莎社北京分社社长纳塔利对记者说,他的意大利同胞马可·波罗笔下的中国“那么美丽、神秘”,所以对他们的读者来说,中国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他们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报道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报道的重头戏之一。
荷兰广播公司派出了许多时政记者,多年负责中国报道的鲁特·斯塔珀就是其中一员。斯塔珀说,奥运会的报道并不只限于体育,他和同事还会在赛场外挖掘新闻。他们不仅要采访北京居民对奥运的看法,也将深入偏远乡村,看看农民对奥运的关注程度。对北京施工工地停工、污染企业停产等措施是否能大幅度改善空气质量,他们也将发回报道。
哥伦比亚蜗牛电视台的朱昂·罗索说,哥伦比亚人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许多哥伦比亚商人来到中国投资,或正寻找机会,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的经济、文化、历史、生活方式都将成为他们此次奥运报道的重点。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初来乍到的外国媒体会发现,这是一届他们所熟悉的、按照国际惯例和奥运规则筹办的运动会,这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在着力适应国际规则、努力融入国际社会的国家。
共同社记者松村圭已经在北京工作三年了,主要负责报道体育。在这三年时间里,他说没有感觉到报道有太大的障碍,想采访谁,只要提出申请就可以了。“比如希望采访某个地方队,只要向当地体育局提出申请就行。”他说。在松村圭看来,无论在哪个国家采访,提出采访申请都是必要前提,“中国这样要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为了实现北京申奥的承诺,为国外媒体提供最大的采访便利,中国政府在2007年1月1日颁布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其中规定,持奥林匹克身份注册卡的外国记者,在奥林匹克身份注册卡的有效期内免办签证,凭奥林匹克身份注册卡、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旅行证件可多次入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
一些外国记者在接受采访时都相信,报道奥运会也会在一种透明的环境中进行,这让他们感到欣慰。
新华社记者 马向菲 周 岩
孟 娜 程义峰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