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宁辛同志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报了我的名字之后,后两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就一直是由我来解说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解说就是我一个人担当。我们边上是香港TVB电视台,每一家的转播席都差不多大,但人家加了两个灯,主播身边坐了两位美女,据说是香港的艺人,镜头向场内打过去,背景就非常漂亮。到了我们这一边,头上方只有一盏小灯,我孤零零地坐在那儿,戴着耳麦说话,镜头是来自一架高角度俯拍的单机,有时候我还需要仰起头来。当时《足球之夜》的张斌开玩笑说:“孙哥,你这样子好像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面的李侠偷发电报似的。”
悉尼奥运会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由我和宁辛一起解说。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是我们准备最充分的一次,那是我们在转播奥运会开幕式历史上最大的不同。我们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他们帮我们翻译出了开幕式程序和细节的脚本,我们一遍一遍地看彩排的录像带,又请师旭平在他著名的《走希腊》节目里请来的向导罗彤来给我们把关。转播时我们往那儿一坐,心里面就非常踏实,效果相当不错。
在雅典,我们还实现了大部队的集团化作战,体育中心打破了平时专题部、竞赛部和新闻部的界限,组成了一个大的兵团。领导对我比较信任,所有前方20多名播音员、解说员,无论是做新闻的还是做专题的,都由我调遣。
过了雅典,就是北京奥运会。每次谁来解说开幕式,都由台领导和体育频道总监来定。
2000年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担当开幕式的解说,我提出过“是不是让宁辛也上”,马国力说:“不,孙正平,你上。”对于上不上开幕式的转播我从来不争,这些都是由领导决定。但2008北京奥运会,作为一个老体育播音解说员,我想要为自己说句话:“这可能是我解说的第七届,也是最后一届奥运会了,如果领导上放心的话,我希望能由我来解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掐指头一算,到2008年是我进中央电视台第27个年头。1981年我进台的时候,负责做体育节目的一共只有8位同志。这27年里,我解说了6届奥运会。1984年第一次转播奥运会的时候,还是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一起出钱购买奥运会的转播权。我们中央电视台一行6人,在香港电视台里看着电视画面解说;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派人去现场报道,我们所有转播工作人员只有18人。有时候,我会给现在这些新来的解说员讲讲我们过去的事情,但对于这些8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那个时代有点像天方夜谭。
我们这儿刚进台不久的年轻播音员,他们赶上了好时候,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解说就在家门口,这会给他们提供非常好的便利条件。还有比他们更早入台的年轻人,像杨健、洪刚等,他们的第一次奥运会是在雅典,现在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老同志也有很多,但像我这么“老”的,恐怕只剩下了我一个。年轻人有梦想,年纪大的人也有梦想。解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也许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后的梦想。
中央电视台已经有了国际大台的风貌。但是和真正实力雄厚的国际大台相比,我们还有很明显的差距。比如和美国的NBC相比,我们在雅典奥运会上的节目规模差不多,NBC转播是1500个小时,我们是1400多个小时。我们去雅典的报道小组一共162个人,在北京家里还有350个人,这样加起来就是500个人左右参加了奥运会的转播工作。我们的节目报道量已经覆盖了1套、2套、5套,还有两个收费频道;在我们的新闻频道、4套和9套还有新闻播出。但是NBC去前方的记者就有3000人。我们运过去的设备是两个集装箱,美国人运了几十个集装箱。到了雅典,我们能在很多地方直观到和NBC的差距。比如我们的工作间是400平方米,这和我们以前相比已经大了很多,但NBC那边是10000平方米。NBC把奥运会的28个大项分成了5个级别,最高的级别就是美国人最喜欢的项目——篮球、体操、游泳等。在这几个项目的转播上,他们不用公共信号,都是自己进行信号制作,摄像机投入就在20台以上。他们用几亿美元的价钱来做报道,我们是用几百万美元去买报道权,这就是区别。
要改变这种区别,只有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上实现,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手中。我们以前的体育中心主任马国力现在去了BOB(奥运会转播组委会)工作,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北四环外。马国力一直喜欢和别人说,2008年是中国体育电视记者一生中最重要的机会。北京奥运会的28个大项,体育总局说都要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电视报道的数量肯定要增加很多,中央台要投入两三千人去做这项工作。
2007年4月,作为全国体育播音员主持人研究会的会长,由我牵头召开了第三届全国体育播音员主持人大会,算是由此敲响了我们这个行业迎接北京奥运会的战鼓。
来参加大会的不但有我们中央电视台的副台长孙玉胜、我们体育频道的总监江和平、老一代的播音员宋世雄老师和赵忠祥老师,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委员会的执行主席李瑞英、新闻频道的主持人白岩松;还有众多省市兄弟电视台的资深体育播音员主持人,像浙江电视台的金宝成、大连电视台的焦研峰、四川电视台的李博、北京电视台的宋健生、黑龙江电视台的关崇等等,他们在历史上都和中央电视台有过不少合作,我们既是同行也是好朋友。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的“编外队伍”——各个项目中的解说顾问。所有这些人济济一堂,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2008年之前挑选最合适的人选,广集英才,最终组成一支奥运解说的国家队。
每个人都对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充满了热情和期待。特别是作为东道主,中央电视台作为主播电视台,可以在不受出国采访名额限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转播优势,这也为出色完成奥运转播任务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将投入三个开路频道、一个高清频道和四个闭路频道,连续播出3700至3900小时的奥运节目。节目的覆盖面之广、吞吐量之大,均超过了历届奥运会的报道。
我的设想是:2008奥运会的每一个大项都能配备专业的解说员。在一些分项多、比赛周期长、转播量大或是中国代表团有可能取得优胜的大项上,还可能配备两名解说员,尽最大努力保证主持人解说员的精力和节目的转播质量。所以,这支“奥运转播国家队伍”,将对现有的解说、主持人队伍进行适当调整,并从地方台的优秀主持人和退役主持人中选拔近30名精兵,补充到中央电视台的解说队伍中来。
我们在北京奥运会上究竟需要多少解说员和主持人,我们体育频道的副总监张兴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北京奥运会一共有28个大项,在全国七个城市进行,除了北京,还有香港、青岛,还有足球四个分赛场,秦皇岛、沈阳、上海、天津。28个大项,一共有39个比赛场馆。我们现在的节目方案是三十几个场馆都设现场评论席,也就是说所有体育比赛的解说都将在现场完成。所有39个场馆要设立混合区的单边点,做赛后的现场采访,那么出镜记者相当一部分也应该是由我们播音员或者主持人、评论员这样的人来担任,我们会有39个赛后的单边点做现场采访。因此现在预计,中央电视台所有的报道人员要完成北京奥运会的转播,大概需要2000到2500人,解说员、播音员、主持人的岗位应该是三位数以上,中央电视台现有的体育播音员、主持人、评论员是40多位,肯定还有很大的数量空间。
对于最终选拔出来的主持人和解说员,虽然因为地域的差别,很难把大家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但我们会为他们创造机会去进一步锻炼。备战奥运期间,我们会给他们大量的机会,让解说各项目的主持人随队集训、比赛,深入队伍采访。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20天或者半个月,我们会把队伍集中起来进行最后的统一培训。例如,对口径的把握,对政策的把握,以及对情绪的把握。我们还会请外交部、中宣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的有关人员来给主持人讲课,提高大家的政策水平。
有一件最让人兴奋的事情是,我们的副台长孙玉胜在席间向宋世雄老师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重新出山。那天我们开完会,宋老师就给我打来电话正式向我报到,听得出来他很高兴。2007年的年度体坛风云人物颁奖时,听到宋老师为荣高棠老人影像的配音让我们感慨万分。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干净利落,声音的穿透力,语言的流畅,让人听起来是一种享受,像音乐一样。当我看到他播音状态那么好,我就有感而发想请他出山为2008年奥运会做点解说工作。当时我提议时并不是很有底,因为还要领导同意。没想到,领导在会上当即就向宋老师发出了邀请。如果有他压阵,我们更有信心完成好北京奥运解说的重任了。宋老师到时候的解说项目,当然女排是最合适的。他是中国女排五连冠辉煌的见证人,从1981年的日本一直到1986年的捷克,他都亲临现场。而且他的阅历非常丰富,退居二线以后他一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不断地思考和学习。以他现在的状态,绝对可以再跟随女排拼搏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