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送不掉的一只鸡
· “80后”为什么也怀旧
· 网上写“使用体会”成职业
· ◆一周网友妙语
· “俯卧撑”到底能“撑”多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7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俯卧撑”到底能“撑”多久
网络热语走红路径调查
■本报实习生 周婷
  “俯卧撑”一词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个月之际,突然在网络世界毫无预兆地成了名,并迅速发展为一项“全民运动”,它蹿红的速度好比“牛市”般直线上升。“有事找我,先做三个俯卧撑。”“我只是来做俯卧撑的。”……无论是QQ、MSN上的个性签名,还是各大网络论坛甚至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俯卧撑”一词频频“亮相”。

  “眼睛一眨竟一炮而红”

  说起俯卧撑,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儿时的体育课男生常常做的一种运动。它能提高上肢、腰背和腹部肌肉力量,是体能素质训练的一个术语。而这个以往只有在体育健身界才会出现的词语,现如今却拥有了五花八门的搭配和用法。

  在网络上,“俯卧撑”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指对某事不便或不愿发表意见。人们一开始不知道这个词究竟有什么引申义而在互联网上如此火爆,但很快,通过网络搜索等就学会了这个词语的网络“另类”运用。许多网友纷纷给原本单一注解的“俯卧撑”加入了各种各样外延更广泛、意义更深奥的诠释。

  有网友感叹,用“井喷”来形容“做俯卧撑”在网络中的流行程度再恰当不过了。7月2日这天,很多网友一上论坛就发现满目都是“俯卧撑”,相关的帖子数呈几何倍数增长。

  一网友说,打开各大知名论坛,几乎每个帖子后面都跟着“做三个俯卧撑”,以致有人将那些逢帖必回“俯卧撑”的网友称之为“俯卧撑党”。“做俯卧撑”顿时成了网友对一些问题难发表意见的代名词。

  由此,“做俯卧撑”已不仅是体育运动,而成为被网友调侃的素材,在网络上连夜火起来。

  “摇身一变成广告明星”

  “俯卧撑”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不说,这一词7月8日又出现在南京中央路一处巨幅房产海报上——“房价不会跳水,只是在做俯卧撑”。这幅醒目的海报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路人们纷纷掏出手机对着楼盘拍照。

  该楼盘企划部的一位负责人说:“房产商主要想借用最近的网络热语对楼市现状幽默一把,并达到营销楼盘的目的。”

  对于这一海报,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位广告学专家认为,在广告中,用热门事件或词语作为广告用语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对于吸引受众注意力起到很好作用。

  还有不少股评家效仿“俯卧撑”的这一用法,提出了“A股依然俯卧撑”、“中国股市已进入俯卧撑阶段”等诸如此类的说法。

  “俯卧撑”一下子从互联网进入了商业、经济等日常生活领域,一时间遍地开花。

  “追踪网络热语的

  发家史”

  类似俯卧撑这样的词网络上还真不少,“打酱油”、“裸体做官”、“裸考”、“房奴”、“月光族”、“啃老族”、“拍砖”、“灌水”等等,数不胜数。那么,究竟这些网络热语是如何“发家”的呢?又是什么带动了它们的流行而被广泛接受的呢?

  以“俯卧撑”为例,笔者搜寻了它从“默默无闻”到“红得发紫”的痕迹。

  ——7月1日晚上8时,河南网友“爽到你痛到我”在瓮安“6·28”事件官方记者会结束几分钟后,在天涯社区上发布了“俯卧撑”第一帖。

  ——7月2日早上,记者会结束还不到12小时,天涯杂谈上的帖子《俯卧撑将代替很黄很暴力,以锐不可挡之势成为网络流行语》已获得超过3万个点击。

  ——在7月2日下午15时发布的Google上升最快关键词排行榜前10名中,“俯卧撑”系列占据了4个位置,“俯卧撑事件”、“三个俯卧撑”、“做俯卧撑”分占6、7、10位,而“俯卧撑”更是高居榜首。

  ——网游“魔兽世界”的玩家发现游戏中出现了一个名叫“河边的俯卧撑”的任务日志: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完成俯卧撑!时间非常紧迫。

  ——荆楚网7月2日首发署名刘一农的评论,预言“做俯卧撑”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网上的流行语言。

  ——传统媒体也陆续加入了这场“俯卧撑”大战。次日,《南方都市报》网眼版报道了《不打酱油了,改做俯卧撑》。

  ——7月15日,《解放日报》观点·社会新闻版发表了“网络新语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大众心态”的报道。

  借助于互联网传播的优势,诸如此类的网络词汇就像一颗得到充足滋润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长出新苗,然后遍地开花。最后通过一些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成为一棵茁壮的参天大树。

  从网络中最多元化意向的汇集地——网络论坛,到网络媒体的互相转载再到传统媒体的借鉴报道,网络“新鲜词”才得以“脱网”散布到现实社会层面。

  网络热语反映大众心态

  在网络上,信息传播快捷、广泛、方便,越来越多地主导了舆论的方向。网民自身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反应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而他们也乐于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的见解。

  许多网友认为,使用网络流行词汇,并不是一时跟风的时髦之举,相反,这正代表了一种民众积极参与社会公众事件的态度。网友“功夫熊猫”认为,网络论坛就是一个个孕育网络热语的“温室”,网络热语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会成为人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根重要标杆。

  “网络热语流行的关键在于它们能快速而个性地表达自己在现实社会无法展现的一面。它符合网络空间的特性,同时也满足了网络交流的特点。”兰州大学网络社会学方向研究生王胜说,“在网民看来很经典的话语自然会被广泛而迅速地传播。这是网络空间里网民的一种认知心态,或者说是一种参与心理和猎奇心理。”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在接受当地报纸采访时认为,这是由于大众对公共事件持有的心态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有人认为,这些网络热语的出现,一方面是公众在寻求心理慰藉,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心存希望,在关注一些事情。

  但如同对“酱油族”、“很傻很天真”等一哄而上的厌倦,不少网友们对“俯卧撑党”也有了厌烦的情绪。俯卧撑流行24小时后,就有网友对“做俯卧撑”提出了审美疲劳,甚至提议封杀“俯卧撑”。

  较为理性的一部分中年网友群体认为,网络中较为活跃的年轻群体并不等于当今社会的主流群体,因此网络热语作为一个特定群体的意识反映,必然带有偏激、过度反映和自我意识过重等局限性。

  网友“心随我动”对“俯卧撑”到底能“撑”多久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能否“登堂入室”很难说

  对于这股已经蔓延到日常生活的网络语言热潮,专家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并不会改变已经成型的语言规则。

  复旦大学语言学教授游汝杰认为,网络热语虽然也属于社会语言的一种,具有社会语言的基本特征。然而,对这些特定词汇的流行不必过于担忧,因为语言本身有自然淘汰的规律,有些词语短时内会很热门,但不一定就能进入书面语言。

  随着陕西华南虎事件的水落石出,有网友呼吁将“正龙拍虎”列入正式词典,“与刻舟求剑、叶公好龙、掩耳盗铃、郑人买履一样,成为笑柄。周正龙也将成为历史名人。”但权威的辞书编纂单位表示目前还不可能。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成语词典》责任编辑王玉介绍,“正龙拍虎”这样的网络造词,还没有可能成为成语,目前看来,只是一种网络上的戏谑。

  “我可以保证绝对不会收进去。”参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的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室副研究员孟蓬生说,“收进词典里的新词是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之后,看它是否被长期使用。有的词在一段时间内特别流行,过一阵子就没人再用了。”

  看来,网络热语虽盛行一时,但其生命力能否持久,现在还看不清。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00014 “俯卧撑”到底能“撑”多久 ■本报实习生 周婷 2008-7-24 浙江日报000142008-07-2400021;浙江日报000142008-07-2400032;浙江日报000142008-07-2400033;浙江日报000142008-07-2400034;浙江日报000142008-07-2400035;浙江日报000142008-07-24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