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区报道组 徐赞) “对还没有整治的190个行政村,今年启动150个,计划完成100个以上,明年进行集中攻坚扫尾。2009年要完成全区所有村庄的整治,提前实现全民共享的目标。”7月22日,金华市金东区农办有关负责人向笔者说起今明两年的村庄整治计划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金东区从2003年开始启动村庄整治以来,就坚持把村庄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来抓,统筹谋划,完善机制,探索创新,注重实践,并把全民共享当作最大的目标。截至2007年底已经完成村庄整治316个村,占全区整治村的62.4%,受益人口18.5万人,占农村人口比例的67%。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6个,市级56个。
2007年,为了让全区30万群众都能尽早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金东区提出了“全面覆盖、全民共享”的工作思路。在村庄整治过程中,他们把改善农村环境、保障群众健康放在优先位置,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洁化后美化、先绿化后硬化”的原则,大力实施“四大工程”,不断丰富整治内涵,提升整治整体效益。
2004年时,对全区农村饮用水的一次全面检测中发现,大多数村不符合饮用安全标准,群众强烈要求把自来水改造列入村庄整治的重要内容。“民生优先”的原则不能变,区委、区政府立即把饮用水安全改造工程与村庄整治同步规划、同步启动、同步实施。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分期实施”的原则,采用城乡联网、区域成网、独立供水三种模式,每年实施100个村,386个村饮用水管网改造,受益人口20万人,占全区农村人口的75%。今年年底所有行政村可以完成改造。
金东是苗木之乡,生态绿化是一大特色。金东区始终坚持把村庄生态绿化与发展苗木产业有机结合,按照 “种一片树,成一片林,遮一片荫”的工作要求,对村庄房前屋后、池塘湖岸、村中干道等推行复层绿化、小品林绿化模式,发展片林经济,既提升村庄绿化覆盖率,又增加苗木产业收入。全区共新增绿化面积180.6万平方米,整治村绿化覆盖率都在20%以上。同时在整治中,着力推行以清淤净化水体、池畔沟旁绿化为主的生态化池塘、河道治理。池塘整治中堤岸改浆砌为干砌,改石头护坡为松木桩护坡等,不但缩短了治理工期,降低了成本,而且大大促进了生态小循环。
通过整治,村内环境美了,卫生整洁了,但是往往村口、村外垃圾成堆,处置困难。为此,金东区把系统解决农村垃圾问题,作为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的关键性任务,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建立完善了“村收集、乡镇中转、区处理”的三级网络,目前全区已经完成村庄整治的行政村都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今年底所有乡镇垃圾中转站都能建成,这将彻底解决垃圾集中处理难题。同时,每个村实行了“四员制”:卫生保洁员、巡查员、监督员、劝导员,每月由乡镇进行考核,每季度由区农办联合相关部门检查。对考核达标的村,根据人口数量,年终按照3600元、5400元、7200元的3个档次进行补助。
在前3年的整治过程中,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由于技术要求高、成本投入大、群众认识不到位,没有纳入整治的内容,治标不治本。在整治的实践中,金东区认识到,必须突破这一难点,标本兼治。为此,2007年,该区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在村庄整治道路硬化前必须先预埋污水管网,已经开展村庄整治的村进行补课。加大政策补助,污水管网按照2万元加人均150元的标准,净化池按照每立方米200元的标准补助,每年完成100村以上,争取用3年的时间完成所有村庄的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在整治中因地制宜采用“三种模式”,对地势平坦并有一定落差的村庄,采取无动力厌氧统一处理;对村庄地势较复杂的,实行分片联建沼气池处理;对养殖户较多的村配套人工湿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