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咏在影片中要传达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时说,这是一个不能用概念去解决的问题。侯咏希望通过对刘长春的人物塑造,从他身上体现出一股质朴而强烈的“劲儿”,一股单刀赴会、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劲儿”,这样才能传达对“奥林匹克精神”一种朴素的认识。
拍摄中的困难来自时间和资金两方面,这是很多影片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北京奥运会召开的日期所限,他们是在剧本还在修改、筹备尚未就绪以及资金还没到位的情况下紧急上阵的。
这是一部历史影片,火车、轮船、汽车、大炮,不一而足;上海、沈阳、大连、北京,场景众多;还有美国的街道、码头,另外还要正面展示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十万人会场的开幕式和比赛场面以及奥运村景观。这些大场景及大数量群众演员的要求,是现有的预算条件所望尘莫及的。
然而,侯咏认为他们还是做到了,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影片的灵魂,那就是侯咏所说的刘长春身上的那股“劲儿”。
侯咏说,可以将影片的类型定位于励志片。这无疑是一部中国的主流影片,它所呈现的格局就像一首长篇史诗。在北京即将召开奥运会的今天,重新翻开中国奥运历史百年长卷,回顾中国奥运历史的源头,再现为了实现中国的奥运梦想,刘长春怎样艰难地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侯咏认为,所谓主流,是影片中所体现的思想意识和情感立场与当今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与传统道德标准相符合,与大众欣赏口味相符合。有人将当前中国电影的主流性与商业性分而化之,并且总结出“主流影片不商业,商业影片不主流”的规律,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人的奥林匹克》一定是一部商业化的主流影片,是广大观众所喜欢,并且希望看到的主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