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第22个国际志愿者日。记者今天走访了3位曾在埃塞俄比亚工作一年的我省青年志愿者,请他们谈谈援埃的心路历程。他们说,一年的志愿服务是最值得回味的人生经历,也是人生中最大的收获和财富。
森林深处的三尺讲台
杭州畜牧兽医总站助理兽医师王建新,向记者介绍在阿拉济农学院从事教学的经历时,总是说“我们那个学校”。
阿拉济农学院位于东非大裂谷谷底的森林里。王建新去的第一学期上的是兽医临床诊断的实验课,分布在学院各处的露天猪场、牛场、鸡场、蜂场,都是他上课的三尺讲台。他说,在哪个“讲台”上课视教学计划而定,但肯定是在烈日下。
尽管校园里基本接收不到手机信号,每半个月才能去50公里外的镇上采购生活用品,但王建新说,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是他当时最大的压力。刚去的那段时间,每次上课前王建新都要把教案先讲给同宿舍的两位志愿者听一遍,然后再进行调整。他和其他两位志愿者的工作很快得到校方的肯定,学校副校长还特地给他们起了埃塞俄比亚名字,王建新叫“诺国塞”,意思为“大王、头领”。
在“上帝都休息”的日子里工作
边阳甫是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医师,在埃塞俄比亚南方州阿尔巴门奇医院负责眼科门诊、病房和手术工作。他的到来,结束了阿尔巴门奇医院无法实施眼科手术的历史。
一个星期五,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因左眼被树枝戳伤前来就诊。边阳甫检查发现她的左眼角膜溃烂、化脓,几乎要穿孔,马上安排她住院,并要她第二天再来做一次检查。老太太和她的家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周六中国医生还上班?因为在埃塞俄比亚,周末是上帝赋予公民休息的日子,连上帝都休息。
就在这个“上帝都休息”的日子里,边阳甫如约为老太太检查、换药。在他的悉心治疗下,老太太的病情渐渐好转。出院时,边阳甫还把从国内带去的自备眼药水送给了她。老太太每次来复诊,都要给边阳甫深深鞠上一躬。
五名弃儿羞涩地叫她“妈妈”
韩焱是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在援埃的一年时间里,她在阿尔巴门奇医院担任翻译、助手等工作。
阿尔巴门奇医院附近村庄有一位名叫米歇尔的女人照顾着5名弃儿,韩焱和另一位志愿者文坤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接触到了这帮孩子。看到那几个衣衫褴褛的女孩子期盼的眼神,韩焱就寻思着为她们做点什么。她和文坤到镇上买来10张大席子,在雨季到来之前把孩子们简陋的房子修补好。她还送去防蚊、预防中暑和感冒的药物及一些食物,并经常陪她们一起玩耍做游戏。
离开阿尔巴门奇前的一天,孩子们拉着韩焱的手吻了又吻,羞涩地叫她“妈妈”。(本报杭州12月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