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增创新优势 推动新发展 实现新跨越
· 雾霾“锁”杭城
· 浙北大雾锁道
· 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喜迎五十华诞
· 雾里西湖入画来
· 抓好今冬明春全省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台州举行食品安全
重大事故处置演练
· 好香的农家菜
· 夜宿农家听期盼
· 20万元“孵”出一个“绿色银行”
· 我省通报6起典型土地违法案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万元“孵”出一个“绿色银行”
扶贫资金扶出了庆元贫困山乡年产值400多万元的茶产业
  本报讯 (通讯员 赵剑芳 张涛 记者 应建勇)地处浙西南大山深处的庆元县龙溪乡后洋坑村支部书记吴世红有一本特殊的笔记簿,上面记录着这几年村里发展茶业的点点滴滴:2003年全村茶叶收入15万元,2004年30万元,2005年70万元,2006年85万元,而今年仅春茶收入就超过60万元。

  “后洋坑原本不产茶,多亏市里拨下来的20万元扶贫款,为我们‘孵’出了一个‘绿色银行’,包括我们村,龙溪全乡卖鲜叶加上茶叶加工,年收入有400多万元。”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吴世红满怀感激。

  位于浙闽边界的后洋坑村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200多户农户长期靠种植香菇为业,收入单一,1999年时人均收入仅1800元。2000年,丽水市委宣传部协同丽水移动与后洋坑村结对扶贫。在组织农业专家实地考察、研究后,认为当地环境、土质非常适宜种茶。为此,这两家单位3年内陆续筹集了20万元,分批补助给村民购买茶苗和肥料。

  意想不到的是,在发达地区不起眼的这20万元对偏远山区农民致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村民吴道金前些年靠种香菇为生,烂棒比例很高,经常连成本都收不回。他告诉记者,2000年种下的茶苗,2003年起便陆续进入了投产期,“我种了4亩茶叶,2003年收入7000多元,这几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结对扶贫单位多次到深山开村民大会或带大家外出“灵市面”,用领头人和富裕地区的生动事例启发大家。原来大多数农民从不知道大田也能种茶,不少人怕没收成还把茶肥施到稻田去。而今,全乡茶园面积已达2230亩,今年预计鲜茶收入可达320万元。71岁的鱼川村村民吴永本说:许多老人以往到村头小店买东西要赊账,这几年,家家户户信用社有了存款,留守老人每天采茶叶都有几十元收入,小店生意也好做了。

  在茶园增加,产量提高后,龙溪乡把眼光投向了茶叶深加工。乡政府从松阳引进了一家可日加工1500公斤鲜叶的茶叶加工厂,解决了鲜叶销售难题;农户们也纷纷搞起了茶叶加工,甚至到福建去收鲜茶,目前仅后洋坑村就有龙井茶加工户23户,不少农户添置了炒茶机,光炒茶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目前,乡里还组建了茶叶合作社,准备创出自己的品牌,前不久,就有一个好消息从北京传来:龙溪绿茶正式通过了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认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20万元“孵”出一个“绿色银行” 2007-11-16 48256F32002924A6482572DB001BB42E[A1-应建勇≈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