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求学求职
3  4  
PDF 版
· 看今年哪些人才正走俏
· 毕业生上路:把握趋势找准定位
· 把用人单位请进校园
· 大学生导游展风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08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月”拉开新一轮就业大幕
毕业生上路:把握趋势找准定位
  又到了新一届高校毕业生整装待发的季节,200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即将拉开大幕。作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个高潮活动——“2008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月”活动将在12月1日正式开始。

  为了方便招聘企业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人才,今年“招聘月”将以专场形式举办招聘会,分别是12月1日的广电及艺术类专场,12月2日的师范类专场,12月8日的纺织服装类专场和12月15日的高职类专场等4场招聘会。同时,各高校也将敞开校门,举办各种规格和形式的招聘活动,邀请企业进入校园招聘人才。就业,将是年末校园里最热的话题。

  就业形势:毕业生持续增长,研究生毕业人数创新高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透露,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今年增加50多万人。据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统计,2008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仍然将继续增长,达到21.9万余人,比2007年增加2万余人,就业形势将进一步趋紧。其中研究生毕业人数增长幅度最大,毕业生人数首次达到1万人,比去年增长了30%,创历史新高。本科、高职毕业生人数分别攀升至9.4万人和8.6万人,专科毕业生人数有所回落。

  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已成为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但是,我们看到就业岗位也在增长,浙江统计信息网预测浙江省2008年城镇净增就业量将达到1032万人,新增就业岗位继续突破1200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关键还是在于毕业生以怎样的状态去面对社会、面对就业。《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场如战场”,大学生如果想在职场上取胜,也必须先对行业和自身特点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求职才会更有竞争力。

  从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去向来看,有几个方面的趋势值得高校的毕业生们关注和借鉴:一是到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增加,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的达到58万人;二是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逐年增长;三是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四是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

  打开眼界:就业道路在基层

  职业指导专家指出,毕业生择业时首要考虑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等要素,要以职业为导向,有些适合自己的、成长性良好的单位并不一定都在北京等大城市。在大城市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可选择到中小城市、内地城市工作,以减轻就业压力。

  浙江省已经开始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服务基层。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今年在我省高校毕业生中继续招募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到我省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县的乡村从事为期1至2年的支教、支农、支医等志愿服务,对志愿者由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等)。

  自主创业:开创另一片服务社会的天空

  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浙江省也推出了相应的政策细则。各种全国性或地区性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各地的青年创业实习基地等,都为大学生创业大开方便之门。在杭州动漫产业基地的不少明星企业,都是由大学生毕业直接建立的。

  专家指出,大学生创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很多创业的“过来人”说团队非常重要,优势互补的团队是自主创业的基础。只有保证创业团队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创业前一定要做足准备,结合自身条件,充分考虑外在因素,做好创业策划。而计划必须建立在现实、有效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不能凭空想象。自主创业,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记者 陈樱之 通讯员 苗建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求学求职 00011 毕业生上路:把握趋势找准定位 2007-11-16 48256F32002924A64825738D000B5D7A[A5-苗建华≈B1-陈樱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