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求学求职
3  4  
PDF 版
· 开展多层次技能教育 浙江经贸职技院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 浙师大创新机制促进毕业生就业
· 职业技能大比拼
· 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 新版《浙江手册》
将向全国发行
· 标准出版社推广“大6S”管理创新体系
· “求知澳洲、创业澳洲展示月”
本周日亮相杭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有效激励 立体“促销” 全员推荐 个性指导
浙师大创新机制促进毕业生就业
  浙江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实施一把手工程,以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为两大抓手,创新四大就业机制,实现了“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高层次就业”的工作目标。

  就业激励机制:

  一盘棋 实效化

  学校在每年召开就业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于2006年首次召开招生就业工作会议,研究探索招生就业“一盘棋”、“一条线”工作模式,加强“招生、培养、就业”互动,逐步完善良性的循环机制。2005年出台《浙江师范大学本、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每年对毕业生就业率优秀获奖单位进行表彰,为就业工作拓展领域、丰富载体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就业市场机制:

  立体式 多样化

  学校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要,精心打造了师范类专场招聘会、毕业生英才推荐月、毕业生春季招聘会、优秀毕业生推介会、教育局专场招聘会、重点中学专场招聘会、名企进校宣讲会、学科专业招聘会、网络招聘会等九类特色鲜明的就业市场,构建了常设性招聘会与专业性招聘会有机结合,高端需求和毕业生自我推荐相结合的立体式的“促销”网络,使毕业生就业空间更大,灵活性更强,其中已连续四年承办的省师范类专场招聘会更成为师范类毕业生和教育系统单位有效对接的盛会。

  学院还把生源地基地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有效联结起来。学校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协议,成为7家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华鸿控股集团组建“华鸿班”,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全校已建立120多个学生实践基地。

  就业推荐机制:

  多渠道 全员化

  学校实施专业推荐、媒体推荐、教师推荐、网络推荐、“学子英才”推荐、“就业形象大使”推荐的推荐机制。2006年选聘专业教师为学生就业导师,充分利用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在科技合作、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业务联系,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营建和拓展了毕业生的就业网络和就业渠道,实现全员化推荐;2006年和2007年选拔“就业形象大使”,参与学校就业宣传,组织接待用人单位,向招聘单位介绍学校及各专业特色,全方位向用人单位展示我校人才培养成果和毕业生的优秀形象,实现各方推荐和自我推荐的结合;2006年在就业网新设立“就业形象大使”、“学子英才”、“优秀贫困毕业生推荐”等专栏,实现了推荐材料由纸质向电子化的飞跃。

  就业指导机制:

  个性化 信息化

  学校由就业导师、专业人才服务机构负责人、企业高管、人力资源专家、就业工作联络员参与就业指导,逐步建立起一支兼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校就业部门编写了《就业政策百问》、《优秀毕业生风采录》、《学子英才》、《风华采撷—2007届就业形象大使风采录》,开设就业论坛,举办就业工作培训班,推出就业咨询工作日,举办个性化就业指导大型现场咨询会,网上在线咨询,给学生提供指导,当好参谋。

  校就业指导中心有校园就业信息网,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中心有局域网,职业与就业发展协会有专门网站点,网络平台不仅实现信息发布、就业咨询、网上指导,而且贯通了搜索信息和推荐学生的功能。此外,还通过实现毕业生推荐表信息化、开通免费短信平台、尝试建立全省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等,打造了毕业生求职电子名片,实现了最优化和最透明的就业信息共享,完成了高校人才资源和市场需求的最佳匹配。(周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求学求职 00010 浙师大创新机制促进毕业生就业 2007-11-16 浙江日报000102007-11-16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