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桐江流韵
· “情绪污染”
与环境污染
· 乡下妞进城
· 爱美之心
· 秋野山楂红
· 女儿的飞天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乡下妞进城
□杜凤琴
  接到姑妈邀请我去城里干活的信件时,我兴奋得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第二天一早,我思考着以怎样的形象去城里,我特意找出那件带四个兜的军用装(那是我仅仅在春节穿的珍品),裤子是开口稍宽但很直的直筒裤,鞋是我妈特意做的带黑边的花布鞋,头发是齐耳短发,为了证实自己的新形象,我拿出妈妈出嫁时娘家陪嫁的比脸还小的一面椭圆形的镜子,照了又照,可就是照不出个全貌来,罢了罢了,就这样,在父母千叮咛万嘱咐中,我踏上了开往城里的客车。

  一下车,我拎着大包小包往姑妈家走去,走在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上,看着两边吐着新绿整齐得像礼仪兵的高大白杨,心里那个新鲜劲儿现在想起来仍激动不已。过往的行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地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有的车子骑出老远还不时回头,我在心里暗暗佩服自己的回头率,心里得意地说:乡下人也吸引城里人的目光呢!

  终于到了姑妈家。一进门,姑妈先是一愣,然后是笑,我听得出来笑的声音有点像哭,她忙接下我手里的包裹,拉我到大衣柜前,上面装着跟我差不多高的一块大镜子,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最大的一面镜子,往里面一看我着实吓了一跳:一张憨脸配着钢盔式的短发,上个世纪的花布鞋,六十年代的四兜装,七十年代的直筒裤,完完全全一副乡下人的模样,难怪走在路上,人们目光频频。不大一会儿,姑父回来了,看见我这个样子忍着笑用地道的豫西话说:“妈呀,这样子还能招呼了顾客。”“小瞧我是不是,好,做给你们看。”

  第二天正式上班,姑妈特意给我找了身比较有城里味的衣服,我执意穿我原来的那身。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活。我往柜台前一站,一下子涌进来好多人,我心里叫:哇,生意真火。我很有礼貌地按年龄招呼着每一位。忙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能歇息一会儿,换面条的时间到了(商店里面有轧面条),我小心翼翼地很准确地给每位顾客兑换着面条,姑父站在旁边观看,生怕我出差错。几天下来,姑父先是肯定我的表现:使店里的生意大有起色,再指出我的缺点,别太老实,称面的时候,遇上精人一斤称九两高点,遇着老实人一斤称八两半高点,遇上老实农村人干脆一斤称八两。我心里不服姑父的教训,我不也是农村人,说什么也不能自己人坑自己人。

  以后,我照样斤对斤地称,姑父就不高兴,说我不是做生意的料,脑筋不开窍,但我依然我行我素。于是私下就有人议论:“这农村丫头人不错。诚实,以前我换一斤面条,三个人不够吃,现在三个人吃不完”。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姑父、姑妈对我的看法。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中午一个小女孩买了支七毛钱的自动铅笔,走后不大一会她妈妈来了,说这支笔是坏的,要求换一支新的;姑妈接过来一看,说这支笔本来是好的,是你孩子在路上弄坏的,所以不能换。那女的说:“我掏七毛钱买支坏笔?”我姑妈说:“我两支笔卖七毛钱还不赔死。”两人越吵越高,眼看要打起来,我赶紧站起来阻止:“阿姨、姑妈,你们先别吵,听我说,这支笔怎么坏现在也说不清,不给你换,七毛钱不是白掏了,换吧,我们又亏,要不这样,我给你一支新笔,你再拿三毛五分钱,双方都担待点,行不行?”那女的一听立即说:“还是你侄女说的有道理。”由于我的实实在在,姑妈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样一来,自然是很苦很累的。但在紧张的工作间隙,我坚持阅读了大量的书刊报纸;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拿起笔,写打工感受,写生活的酸甜苦辣,写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梦想,当我的文章终于变成铅字发表在报刊上时,我得到了人们更多的赞许。

  渐渐地,姑妈、姑父意识到做生意不是靠抠,而是靠诚信靠和气,于是我们的店铺虽然不大,却成了远近闻名的诚信商店。

  转眼间夏天到了,也是换装的季节,姑妈带我到理发店整了发型,又到服装店给我买了身新款服装,还让我第一次穿上花三十元新买的牛皮凉鞋,回到家里,往大衣镜前一站,看到自己焕然一新的容貌,顿时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

  

  [作者简介] 杜凤琴,女,1966年生于河南灵宝。1987年在三门峡打工,自幼爱好文学,打工期间曾多次在《豫西日报》发表文章。1991年9月,与在此打工的浙江天台籍人周从有相识并喜结良缘。婚后继续在三门峡打工,2006年从河南三门峡回到浙江天台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乡下妞进城 □杜凤琴 2007-11-16 浙江日报000152007-11-16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