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万家灯火”寻找
珍稀“金婚”
· 带薪休假,会不会成为“水中月”
· 富豪年代
如何看待非财富英雄
· 把家务做成一种休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富豪年代
如何看待非财富英雄

  10月是《福布斯》和胡润发布富豪榜的月份。有意思的是,进入11月,一个名为“2007领驭风云人物”的评选却把“非财富”作为关键词。

  11月4日,由第一财经日报社主办的“2007领驭风云人物”在上海举行了颁奖典礼。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这些获奖者和财富无关。

  在一个社会经济以加速度向前迈进的时代背景下,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往往被看作是时代的英雄。财富是否就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人生有很多价值,可以追求快乐,追求很多很多东西,但是如果一个人不为社会创造价值,不能利他,就要去追求其他的价值,可能是不成立的。

  在医药卫生领域获奖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贾伟平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她在瑞典的时候听说这样一件事,瑞典的福利很好,从出生到死亡,国家都会给予很好的保障,但瑞典有一个病很怪,叫斯德哥尔摩忧郁症,很多人因为患上这种病自杀了,原因就是生活太好了,生下来就不愁吃穿,不用上班、干活,钱都花不完,于是他们就会问,“上帝要我干什么”,因为想不通,所以就自杀了。贾伟平说,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应该体现出社会价值,因为人在社会上,哪怕是为社会作点点滴滴的贡献,也是不能缺少的。

  可以说,自从人类有了思考能力,便开始了生存目的以及何为快乐的理性思索。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是最早对主观快乐进行理论研究的当代经济学家,他在1974年的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了所谓的伊斯特林悖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快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于由收入带来的快乐适应性更强。也就是说,在经历了短暂的由于收入增加导致的快乐以后,人们的快乐程度又会逐渐回复到接近于原来的水平。

  理查德·伊斯特林还发现,相对于财富而言,快乐的婚姻和健康可以带来更加持久的快乐。研究也发现,人们对不同来源的快乐具有不同的适应性,收入和财富带来的快乐比较短暂,而非财富带来的快乐则较为持久。  

  (此文原载《中国青年报》,被人民网、腾讯网等各大网络转载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00014 富豪年代
如何看待非财富英雄
2007-11-15 48256F32002924A64825739200233A88[B1-臧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