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中国画乡:民间艺术上演“乡土大戏”
· 农民画,
8亿中国人情感的画布
· 农民画还能姓“农”吗
· “中国画乡”不分贫富
· 要让百姓买得起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民画,
8亿中国人情感的画布

  一只长着艳丽羽毛的母鸡趴在筐里孵彩色的蛋,身旁的一棵树上开满五颜六色的花——这幅具有刺绣风格的农民画题为《孵蛋》,是上海金山农民阮四娣的作品。有外国收藏家问她为什么画彩色的鸡、彩色的蛋和彩色的树时,她回答说:“因为我觉得这样画好看。”

  以自由夸张、色彩艳丽、具有浓厚乡土气息为特点的农民画已成为中国特有的美术画种,令看惯了古典油画和抽象现代绘画的欧美人士耳目一新。在著名农民画画乡陕西户县和上海金山,经常会见到外国人走街串巷收购农民画。不少外国人视中国农民画为“鲜活且极富冲击力的文化生态”。农民画家缪惠新还曾于1998年被《时代周刊》(亚洲版)评为“亚洲十大艺术家”之一。

  以农民画为代表的民间绘画在近半个世纪以来蓬勃发展,向世界生动展示了8亿中国农民的艺术情趣与精神生活。农民画是农民特有的艺术语言,他们以夸张的方式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地农民都饱含建设家乡的激情。江苏邳县与河北束鹿等地的农民率先用锅灰水在墙上做画,把玉米画得又高又壮,直到挡住飞机的航线;而稻谷则堆得像小山,让丰收的人们在上面跳舞。

  这种将原始艺术的粗犷浪漫,民间艺术的朴拙自由,漫画的夸张与宣传画的直率融合在一起的绘画方式在迅速引起学院派艺术家的注意。

  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农民画的传统绘画语言逐步变异,由陕西户县刘志德创作的《老书记》代表着经过学院派美术专家点拨后的农民画绘画。这种被称为“户县模式”的农民画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大量借鉴诸如留白这样中国传统国画的元素,画面色彩清丽,没有太多的变形和夸张,除题材是农民生活外,其表现形式已相当接近传统学院派画法。

  继“户县模式”之后是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金山模式”。这种绘画技巧由上海金山文化干部吴彤章开辟。他鼓励当地农民把刺绣、民间剪纸、灶壁和蓝印花布等古老艺术元素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并大胆进行艺术夸张。“金山模式”使以阮四娣为代表的一批能绣善织的妇女画家名声鹊起,金山农民画先后有几百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农民画,
8亿中国人情感的画布
2007-11-15 48256F32002924A648257393002A3522[B1-蒋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