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中国画乡:民间艺术上演“乡土大戏”
· 农民画,
8亿中国人情感的画布
· 农民画还能姓“农”吗
· “中国画乡”不分贫富
· 要让百姓买得起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民画还能姓“农”吗
  农民画以其独立不羁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品质,为许多书画之乡树起了跻身世界艺术之林的大旗。在陕西户县和上海金山,至今有一些外国人在村落走街串巷,登门收购农民画。不少外国人称中国农民画是“鲜活且极富冲击力的文化生态”。农民画之所以能够走进艺术品市场,是因为民间意味浓厚,创作手法独特,表现生活直接、形象、逼真,带着一股泥土的芳香。它们取材于生活,裹挟和渗透着民族、本土的乡情与民风,如我省嘉兴秀洲和慈溪的农民画清新的时代特色,金山农民画隽秀的田园灵气,户县农民画淳朴的乡土风情,新疆农民画开阔的视觉构图等。

  农民画之所以是书画之乡的“奠基石”,首先因为作者是农民,二是表现了农村生活,三是在艺术上不受学院派的程序、程式化的影响,自由地表达对事物的感知,在劳动之余用纯朴的原色,把眼前怦然心动的画面跃然纸上,浓墨重彩,构图饱满,似有“大声吆喝,大碗喝酒”的粗犷气质。

  然而,萦绕在书画之乡的困惑是,不少农民画家难以承受纸笔颜料的高昂开销,却又担忧画作难以脱手,难卖好价,他们迫于生计而无奈搁笔,改行谋生。况且,有些农民画家创作思路还滞留在传统的框框中,而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的生活真实是,新村别墅替代了旧时的茅草房,企业工装替代了蓑衣斗笠……简单的摹状又怎能艺术创新?

  对此,慈溪市文化馆颜启晖则比较乐观,他用一句“有限舞台无限戏”概括了当地农民画现状。他说,慈溪的农民画队伍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面向市场、把农民画创作当作第一或或第二职业的基本骨干是主力队伍;退休的老年大学学员是后备队伍;很容易从其他画种转入农民画创作的青年美术教师是有生力量,再由他们引导学生从儿童画“移情”于农民画……老中青在农民画创作的“舞台”上各展风姿,才能保持画乡发展的持久性和生命力。

  近年来,临安农民画突破了以水粉画的模式,引入纸版画、磨漆画、钢笔画等多种画种并获得艺术界的认同,给传统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临安市太湖源镇文化站胡立萍认为:回归民间,融入时尚,是农民画的市场化取向。不过,农民画作者基本都是业余的,即使艺术品市场初步开发取得成功,并且前景看好,也不能把现有的农民画作者全都推向市场,包括业务培训也不能一律市场化,否则的话一方面创作会脱离群众,另一方面这些作者也可能会因为利益原因,而丧失掉其想像力和探索精神,农民画也就因而失去了它固有的品格,继而最终失去市场。

  江苏如东县文化馆陈卫华则表示:我们应该以产业来促进农民画的发展,而不是以产业来消解农民画的精神。农民画试图形成产业,需要一些外部条件来刺激,比如市场、政策等,可是“艺术产业”的发展缺少艺术自身在发展中的动力,是难以做大做强并持续发展的。只有依靠艺术的创造,充分反映其文化含量,农民画这朵艺术奇葩才会开之弥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农民画还能姓“农”吗 2007-11-15 浙江日报000102007-11-15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