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赵洪祝率团出访
澳大利亚斐济新西兰
· 中央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抵浙开展宣讲活动
· 形成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生动局面
· 一天该吃多少油盐煞煞灵清了
· 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
· 西泠印社多件名家碑刻重见天日
· “顺其自然”连续九年行善捐款
· 全球网民人数达12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西泠红梅碑”、“乾隆御笔诗文”、“郑板桥画竹”……不晓得在孤山脚下埋了多少年
西泠印社多件名家碑刻重见天日
  本报杭州11月13日讯(记者 刘慧) “西泠红梅碑”、“古长生庵碑记”、“乾隆御笔诗文”、“郑板桥画竹”……这些在历史上有过记载、但后人从没见过的名家碑刻,经文物考古专家发掘整理后,今天在西泠印社揭开神秘的面纱。

  记者今天从西泠印社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长久以来该社一直相传地下埋藏着一批名家碑刻,从去年到今年该社组织力量在孤山脚下社址内进行了地下发掘并最终证实了这一事实。

  记者在西泠印社看到,这批出土的珍贵名家碑刻中,有“吴昌硕绘达摩坐像”、“岳飞书法”、“乾隆题罗汉图”、“王震绘吴昌硕题十六应真像”等60余件从明代至近代有学术研究和审美价值的名家碑刻。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实属罕见。

  这批碑刻从何而来,何时埋藏于西泠印社地下,目前还是一个谜。有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百年前西泠印社成立时,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也可能是为避乱,或因其他原因,而被深埋在了地下。

  清代书画有两绝,一为郑板桥的“墨竹”,二为在晚清中法战争中力主抗战的名臣彭玉麟的“梅花”。此次新发现的碑刻中居然二者皆有,其中彭玉麟绘的俞楼红梅碑(又称《西泠红梅碑》)是杭州仅存的两块以梅花命名的碑刻原石之一。记者看到,画中一株枝粗苍劲的梅树主干,拔地而起,形似虬龙腾空,气势吞云。

  此次出土整理出来的“古长生庵碑记”、“疏浚西湖碑记”、“重浚西湖并复柏堂竹阁记”等一批与西湖有关的碑刻,为西湖历史文化及治理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西泠印社多件名家碑刻重见天日 2007-11-14 48256F32002924A648257392002DDFE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