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又好又快在浙江
3  4  
PDF 版
· 嘉兴新丰镇——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新农村建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嘉兴新丰镇——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新农村建设
  嘉兴新丰镇——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新农村建设

  金秋十月,笔者带着仰慕和崇敬的心情走进了新丰镇……

  全国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新丰镇,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且交通便捷,它内连大运河,外通乍浦港。

  全镇总面积69.3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272个村民片组,总人口4.5万人;全镇拥有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村各1家,市级文明单位13家,区级文明单位29家,47个党支部1714名党员。

  2001年5月2日,中央领导亲临新丰镇视察“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时,在民丰村提出:“要加快新农村建设”。这给了新丰镇人民极大的鼓舞与信心。

  

  

  在走访中,笔者欣喜地发现,从2001年到2006年,新丰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全镇人民,创新务实,与时俱进,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06年,全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比2001年增长79.28%、66%、118.64%。工业规模企业累计达到92家,列全区首位。五年新开工项目91个,建成投产项目82个。累计完成技改投入(财务数)12.5亿元,建成省、市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行业(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

  城镇面貌大为改观。五年来,该镇修编完善了城镇总体规划,加快城镇建设,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引导民资发展新丰城镇。累计投资4.73亿元,完成了新丰大道、110KV变电站、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镇区绿化亮化工程、村村通公交、双龙黄鹤两期安置房等20多件政府实事,兴建商住房1362套,新丰城镇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观,形成了典型的“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农村新环境。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该镇先后投资1300多万元,新建了中学风雨球场和中心小学综合教学楼,横港、上八、竹林、栖凰埭完小的新建和扩建,加大了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全镇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100%,同时专门开设了中心校分校,将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到本镇的教育范围。镇中学创建了省级农村示范中学,在全区农村中学中连续三年中考优秀率第一。五年来全镇共举办实用技术、被征地农民、下岗职工培训145期,受训8247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1000多份,镇成校成为省一级成校。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557个,实现再就业202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884人。镇村先后投入461万元,改建镇文化活动中心,创建了7个村文化活动中心和3个村文化活动室,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光缆。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镇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确定的目标任务。据笔者了解,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项目推进成效明显。产业化招商迈出可喜步伐,服装辅料产业园一区完成首期350亩招商项目。重点项目嘉钢项目实现资产重组,一批较大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工业功能区加大投入,产品建设得到优化;大力推进宅基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土地要素制约相对缓解;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有效盘活;一批农家乐项目初具规模。

  科教兴镇步伐加快。该镇引导企业创新创业,狠抓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科技进步三个一批投入项目,以科技促发展,以技改提质量,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不断积蓄发展后劲。新认定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市专利示范企业各1家,创建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家,列入省、市、区科技计划和技术创新项目23项,确认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和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14项,获市、区科技进步奖项目7项。

  创优创先成绩斐然。创建了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生态示范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和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加大对“三乱”整治、里弄小巷、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城镇面貌较大改观。继续推进村庄整治工程,新增1个省级小康示范村乌桥村、1个市级重点整治村镇北村、2个市级整治村杨庄村和金章村。

  

  “十一五”期间,将是新丰镇和谐发展、快速提升的时期,新丰镇的领导告诉笔者,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达到13:60:27。实现GDP五年翻番,财政收入四年翻番,工业产值三年翻番,进入全省百强镇的行列。

  城镇品位显著提高。基本构建“五横五纵”的城镇道路框架。到2011年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以上,镇域总人口达到10万左右,建成区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中心镇集聚功能加大,中心村服务不断完善。水、电、交通、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百姓生活更加富裕。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居民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初升高入学率达到98%以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文体服务设施健全;群众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民主法制意识有较大提高;深化农民健康工程,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基本形成具有较高和谐程度的社会发展体系。

  

  2007年已接近尾声,笔者在访问中了解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总产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可达到24%、25%和8%的增长幅度。生态环境大幅改观、城镇建设有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工业、三产发展势头喜人。以“南湖之春”文化经贸活动和南湖区产业与科技上海推介会为契机,通过形象建设和项目对外推介,创新招商方法,主动寻找项目信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特别是正在打造的以东方特钢为龙头的“中国长三角·嘉兴特钢产业基地”这个百亿产业集群,吸引了世界500强普莱克斯等大批相关项目的进驻。

  加强和谐政府创建。新一届镇党委、政府围绕全省“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创业、创新、创优的要求,全面实现发展,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素质教育,创新工作机制,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努力优化农业结构。一是继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压缩养殖总量,规范规模养殖,倡导生态养殖。二是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控制生猪产业,优化稻米产业,提升苗木产业,稳定水产养殖业,发展食用菌、生姜特色产业。三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万亩,计划疏浚河道90公里。四是加大畜产品安全整治力度,重塑竹林三元猪品牌形象。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加快城镇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想方设法加快土地出让,盘活建设资金;继续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二是加强城镇管理。严把审批关,美化城镇面貌,节约土地资源,加大集镇保洁力度。三是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人民路延伸段南北景观大道工程。四是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三产项目和农家乐项目,引进连锁和品牌经营等。文/裘惠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又好又快在浙江 00013 嘉兴新丰镇——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新农村建设 2007-11-12 浙江日报000132007-11-1200018;浙江日报000132007-11-1200019;浙江日报000132007-11-1200016;浙江日报000132007-11-12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