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72万在校生六成申请入党
· 我省举办庆祝香港
回归10周年音乐会
· 寻找差距 再树新风
· 我省部署贯彻全国公共企事业单位
办事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 我省第五批援藏干部启程
· 严格禁止权钱交易行为
· 成果,不断巩固和发展
· 今夏我省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 香港离我们更近了
· “12333”为劳动者权益撑起“保护伞”
· 我省绘制港航强省蓝图
· 加强非传统安全研究
为构建和谐浙江服务
· 工行携手阿里巴巴共推电子商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香港离我们更近了
本报记者 苏晓春 应建勇
  在香港采访的5天6夜时间里,我们不断感受着香港这颗东方明珠的风采,也深深感受到浙港两地合作十年来,香港人生活、学习中挥之不去的“浙江印象”。

  印象之一:休闲之都牵手时尚之都

  早上在西湖边悠闲地喝茶,下午去香港轻松购物,如今已成为我们周围一些时尚男女的休闲选择。随着港澳自由行的进一步开放,在杭州、宁波、温州等许多城市,人们只需到当地公安局办好港澳通行证,在网上订好机票和旅馆,就可以很方便地来到香港。

  在香港,香港市民的普通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很多人还带着港腔,但我们都能听懂,而窗口服务人员的普通话则标准多了,甚至还带点京腔。这与十年前大多数港人不会讲普通话的情形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采访中许多香港朋友说起杭州来,都是一副向往的神情:“我们从电视上看到过,很美的风景。”说来也巧,在香港街头我们还看到了一辆宣传杭州的公交车,上面喷绘着旖旎的西湖美景,一行“轻松写意,细品杭州”的文字让身为浙江人的我们顿感自豪。我们告诉香港朋友,浙江不单有杭州,还有普陀山、雁荡山等许多风景名胜,欢迎他们来看看。省政协特邀委员、詹氏有限公司董事詹洪良先生笑着告诉我们,他就要带一批香港大学生来浙江参观,到时候将带这些年轻人坐西湖游船、登临海古长城。

  浙江山水引人入胜,浙江的文化也让许多香港人陶醉不已。我们拜访香港浙江同乡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车越乔时,老先生正拿着一卷越剧海报仔细研究。“香港人也欢喜听越剧的。”车老先生告诉我们,10多年前,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早已享誉香江,受到了许多戏曲爱好者的追捧,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香港街头,写有浙江菜、杭州菜的饭馆时常可见;在香港的华润超市里,绍兴黄酒、西湖藕粉等浙江土特产很受欢迎;香港大学生对浙江的服装品牌也耳熟能详,美特斯·邦威、高邦、雅戈尔……娓娓道来。    

  印象之二:

  浙港教育合作渐入佳境

  今年是浙江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办学十周年。香港理工大学与浙江大学合作,在杭州设立了他们在内地的第一个教学中心,开展特色课程的硕士点教学活动,还借助浙江大学的平台,与浙江的民营企业开展多项合作。两校间学生的交流更是日渐频繁和深入。

  今年5月20日,“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国际企业培训中心”正式迁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香港理工大学境外中心拓展处处长罗璇女士告诉我们,能与浙江大学合作办学,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事实上,通过十年的努力,“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国际企业培训中心”已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心开设的品质管理、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国际房地产和高级工商管理(EMBA)等四类硕士学位课程,都是香港理工大学独具特色的优质课程,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浙江发展的需求。十年来,已有近1600人成为浙大和香港理大的校友,分布于能源、管理、金融等各个社会重要行业。

  在香港红磡隧道附近的香港理工大学校园里,学校传讯及公共事务处高级经理黎明辉先生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创新科技展览室:无创性血糖测试仪、腕骨骨折治疗器材、自动清洁纳米服装……一项项发明创造既新颖又实用。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一直非常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或许正是这样的特色吸引了浙江大学,使得两校的合作不断深入。

  最近,两校又合作新成立了一个国际设计中心,旨在培养接轨国际市场的新锐设计人才。浙江大学还向国家教育部申请两校共同设立一个管理学的博士点。愉快的合作经验使得两校的师生对将来的共同发展充满了希望。

  浙港基础教育方面的交流则更多体现在对中华文化、爱国情怀的传播上。省政协委员、香港汉华教育机构主席陈洁仪女士去年专程组织汉华教育机构所属学校的40多位教师到浙江大学,就国文教育课题进行交流。她还在香港创办了一系列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国文教育中心,倡导学生习国文、爱中华,十年来已经有上万学生到此学习。陈女士感慨良多:“香港回归整整十年了,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教育实践,潜移默化,让这些未来的香港市民与祖国内地人民的心越贴越近。”

  我们期待,陈女士的愿望能尽早实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香港离我们更近了 本报记者 苏晓春 应建勇 2007-6-30 48256F32002924A64825730900539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