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形象导刊
3  4  
PDF 版
· 失传700多年的南宋青瓷官窑在他手中复活
· 浙江树人大学跻身中国服务经济研究前列
· 浙江树人大学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失传700多年的南宋青瓷官窑在他手中复活
——记浙江省重大科技贡献奖获得者浙江树人大学叶宏明教授
  失传700多年的南宋青瓷官窑在他手中复活

  ——记浙江省重大科技贡献奖获得者浙江树人大学叶宏明教授

  在现代中国人的眼里,瓷器很普通;而在西方人眼中,China-瓷器-中国,中国曾是瓷器的代名词。然而在解放初期,名列“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首的官窑、哥窑均已失传了700多年。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凭着一颗火热的报国之心、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终于让失传数百年的国宝复活了!他就是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政协委员、名瓷大师、浙江树人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陶瓷研究所所长叶宏明教授。

  叶宏明是我国陶瓷学科的带头人之一,自1958年大学毕业至今40多年,他一直从事陶瓷的研究与开发,在恢复历史名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他先后获3项国家科技成果奖、2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际和国家金银质产品奖,最近他又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成为建国以来浙江省首次重奖50万元的六个科技人员之一。

  ★踏出校门,

  他受命于中央领导的重任

  1957年,一位援华苏联专家即将回国,他想要一件向往已久的“雪拉同”作为纪念品。什么是“雪拉同”?原来在外国人的眼里,“雪拉同”就是中国的龙泉青瓷。

  中国是瓷器的诞生地,要一件瓷器自然轻而易举,然而工作人员找遍大街小巷竟芳迹杳无。事后,外交部向中央领导作了汇报,中央领导立即给轻工业部下了指示:一定要恢复龙泉青瓷!

  任务下达后不久,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首批毕业生叶宏明即分配到了浙江省轻工业厅,时任厅长的翟翕武一看到叶宏明的专业成绩,立马带着他一头钻进了龙泉崇山峻岭之中考察赴命去了,没想到这一钻便把叶宏明的一生与陶瓷融在了一起。

  ★千辛万苦,

  龙泉青瓷在他手中复活

  龙泉古窑遗址位于我省西南部龙泉县境内,这里崇山叠嶂,人迹罕至,由于失传已久,史籍上不见半点记载,叶宏明只好从寻找古瓷碎片和追访老窑人入手。那时工作条件也非常艰苦,但他们没有退缩,几只木桶、一台石磨、两条缺胳膊断腿的木凳和一盏油灯便开始了恢复国宝的工作。经历了一年的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的反复试制,他们终于烧成了接近古瓷水平的龙泉弟窑青瓷成品。

  当年轻的共和国跨入10周岁之际,作为国庆用瓷,100套“夺得千峰翠色来”的龙泉弟窑青瓷茶具和200件青瓷花瓶从山沟里启运,送进了刚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在世界各国贵宾面前一展风姿。得知消息后,这位在困难面前从未叫苦的年轻汉子第一次泪流满面。

  弟窑恢复成功,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人民日报》等许多媒体相继以头版或整版发消息,27岁的叶宏明一夜之间成了著名的“中国老专家”。但叶宏明没有时间去消受这份喜悦,他马不停蹄地向恢复官窑发起了攻关。然而攻克龙泉哥窑原料、烧制工艺难关,他们整整花了4年时间。

  1961年至1963年4月,是叶宏明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在龙泉深山里,他每天吃不饱饭却要工作16小时以上。整整4年,叶宏明和他的同事们一边不断烧窑,一边不断砸碎不合格的瓷器,曾有一年烧了67窑,却没有1窑成功。几百个配方,上千次试烧,1963年4月,经过一个未眠的早春之夜,他们终于烧出了釉色、纹片、造型与故宫藏品完全相同的哥窑青瓷。当叶宏明抱着这些每一条纹理间都渗透了他生命血脉的哥窑瓷产品时,又一次泪流满面。

  ★千锤百炼,

  他焊接了中断七百年的文明

  釉如美玉、色似碧波的南宋官窑瓷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翘楚之品,比哥窑更胜一筹,但叶宏明攻克官窑之战被十年文革耽搁了,直到1976年,他才得以重新披挂上阵。

  在杭州南郊乌龟山的官窑遗址,叶宏明挖掘到了官窑瓷的碎片,借助现代科学仪器,他得到了一系列精确的技术参数,并发现恢复官窑瓷的关键在于找到其特有的原料紫金土。但是紫金土在哪里呢?一天,叶宏明吃饭时想到:南宋时期北方战乱,交通不发达,烧制官窑的瓷土不可能从很远的异地运过来,最大的可能是就地取材,就在乌龟山!

  不知被他踏访过多少遍、挖掘过多少次的乌龟山依然缄守着它沉默了几百年的秘密,叶宏明挥动铁锹挖掘着,全然不知乌云已布满了天空。不一会,雨点劈头盖脸砸下来,将他淋了个透,他到树下避雨,一心盼望着雨过天晴后能继续他的寻宝,雨却越下越大,在山坡上冲出了一道道夹着泥沙的水流。就在这时,他的眼睛一亮:一道紫红色的泥水从山坡上疾冲而下,这不是紫金土吗?叶宏明的心狂跳起来,他顾不得大雨倾盆、山险路滑,顺着泥浆流下来的方向逆流而上,终于在半山腰的一个洞隙中找到了让他朝思暮想的紫金土!

  意外的收获,大大缩短了恢复官窑的路程。紧接着,经过70多道工序的烧灼,成百上千次的数据研究,成千上万次的实验,1979年,官窑仿制品复现了!全国陶瓷界为之轰动,外贸部门纷纷前来订货,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后几年,叶宏明又把配方修改了100多次,终于烧制出官窑中的上品——粉青釉官窑瓷。经故宫博物馆鉴定,新烧制的官窑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是真正的国宝。他亲自烧制的仿宋官窑瑰宝,由我国最高领导人作为礼品赠送给各国元首。

  ★心系祖国,

  他无私奉献见风骨

  叶宏明成功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香港《文汇报》等媒体作了大量报道,无数的荣誉和绚丽的鲜花簇拥着他,他成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他仍将个人的荣誉与中国陶瓷工业的振兴紧紧连在一起,默默无私地奉献着。

  对于来自世界各国的高薪聘请和高价购买配方,叶宏明的回答掷地有声:“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瓷是我们的国宝,我有义务恢复它,但没有权利把它出卖。青瓷是属于中国的,应该永远根植在中华大地上!”

  提起瓷器,在这位尽览天下名瓷的大师眼里,青瓷是最美的,它不仅本色而且沉着稳重,不论光线是明是暗,任何场面下都压得住阵脚。另一个理由很实际,青瓷很养眼,因为它反射的波长与绿叶一样,看着它可以消除眼睛的疲劳。

  为“瓷”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叶宏明虽已近古稀之年,但他的一颗爱瓷之心不减。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他的努力下,1998年,中国第一套龙泉青瓷的特种邮票正式发行了,龙泉青瓷成了国家名片。他在浙江树人大学成立了陶瓷研究所,希望培养更多的陶瓷人才,以使中国青瓷这件瑰宝能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