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易中天:关于历史这回事
· 历史是要拿人物说事的
· 易中天·麻辣讲史
· 自我“历史定位”是好玩的人
· 严肃而笑容可掬的历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自我“历史定位”是好玩的人
  易中天看上去并不是一个有趣的人。他比较瘦削的脸上常常是一副严肃的表情。那双眼睛透过时间的沧桑,眼神依然堪称凌厉与自信。这个总是在品评历史人物的人,其实又何尝没有在生活中不断地品评生活的况味与周遭的人们。他应该是颇以自己的洞察力而自豪的。然而,一开口说话,你就觉得被冠之“麻辣教师”的易中天,并不是浪得虚名。比如,他在描述自己出名后的“窘况”时,讲到自己在家基本不敢接电话,不看邮件,不上网站。与外界的沟通,大小事情全由夫人代劳,“你想人家在咱们家原来是当领导的,现在改做秘书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好品评人的易中天评价自己,“好玩的人”,“有趣的人”。我理解,好玩,有趣,首先是不虚伪,不造作,不假道学。好玩的人是充满生活趣味的人,应该也是一个勇敢的人。面对成名后,外界炒作不已的170万元稿酬;面对来自学界与媒体的,关于他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历史“布道者”等诸多质疑,易中天显得非常坦然。

  记者:不少人认为研究文学的讲历史缺乏权威性:上海的一位学者认为“学者讲课像周星驰那样插科打诨是不合适的”。你怎么看?

  易中天:我们老是喜欢用大一统的思想定位这个问题。这个人必须按照什么样的模式去做。学者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哪里来这么多的应该啊!每个人可以有每个人的活法、方式、领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兴趣,不应该为一个职业的身份画地为牢,给他判无期徒刑。说得不好听一点,我就是“文化的流寇主义者”。

  记者:拿到这么高的稿酬,是不是有很多朋友都开你玩笑“发财”了?

  易中天:坦率地说,成为这样一个人物。钱肯定是多了,借钱的人也多了(笑),弄不好还被贼惦记了。但就生活而言,真的是弊大于利。因为你不得安宁了。其实,作为一个学者他还是喜欢过安安静静的生活。

  记者:那是不是说,您有些后悔了?

  易中天:也不尽然。我觉得人文学科的学者应该分类。有一类就是要走出书斋,走出学院,走向大众,走向现实,走向市场的。他自己愿意走出去,而且有这个能力走出去。为什么要走出去,因为人文学科既然叫做人文学科,它就是以人为本的。它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幸福。这里面人的幸福就包括我们现在当下生活着的,在我们自己的社会当中,在我们身边的这些人的幸福。如果我们的研究成果一点都不能够直接为这些人服务,那我们这个学科存在就值得怀疑了。

  我签名售书的时候,一位北京的家长特地来谢我,说他那个孩子从来就不爱读书,听了我的讲座后,到处找三国的书看,从此爱读书了。家长用了四个字的评价:“功德无量”。够了!

  记者:可是在中国的传统中,知识分子的经典形象就是淡泊名利的,特别是人文类学科的知识分子。像你这样名利双收的,会不会感到压力?

  易中天:我不这样认为。我并不是刻意追求它(指钱)。但我们用自己的知识,用我们的精神劳动去换取金钱是绝对正当的。我的书卖多少钱,我赚多少版税,在合法的范围内都是我该得的。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用自己的精神劳动、机器产品去换取金钱和货币,让广大人民群众用实实在在的货币来肯定我们的劳动,非常必要。经济的独立,为保持精神和人格上的独立提供了可能。没有人格的独立,就没有思想的独立;没有思想的独立,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可能成为社会的良知和良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