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诺奖大师:博弈与生活并不遥远
· 日常生活的博弈体验
· 理论与现实像一对夫妻
· 说“不知道”,是聪明人的特质
· 人物档案
· 像对待癌症一样研究战争
· 既是博弈,为什么又可以合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日常生活的博弈体验
  到中国以后,奥曼收到的最有意思的礼物,是一个长长的竹竿子,后面装着一个人手一样的东西。他第一次发现这个有趣的东西,是在苏州拙政园的门口。中国朋友告诉他,这叫“不求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物件似乎是跟博弈论的精神相悖的,奥曼的主要研究,是在互动关系环境里决策者之间的冲突和合作。

  通俗地理解博弈论,就是指不同的人参与一件事,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当博弈论逐渐成为普遍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论的时候,人们津津乐道于用它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上海的高架路上,奥曼看到了许多显示“前方拥堵”或“前方畅通”的交通标志。他也忍不住和同行的启明研究院院长陈朝晖博士探讨这个东西的作用。

  奥曼觉得,标志的确告诉了开车人前方的道路信息,但是当所有的人都收到同一个“畅通”信息的时候,大多数人就会采取同样的对策——继续开下去,尽量不走地面交通——那样的话,反而很有可能会造成高架堵塞。

  奥曼说,按照博弈论的观点,要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就要多考虑别人的做法。所以在他看来,在繁忙的城市道路里,要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并不是修越来越多的道路就可以解决的,即使是最先进的GPS系统也只能够给出最近的捷径,而并不能保证能在最短时间里到达目的地。因为机器只考虑从起点到目的地哪条路线距离最近,而无法监测交通拥堵状况。    

  对于颇显高深的博弈论的应用,奥曼举例说,像如何设计拍卖的程序过程才能使价格卖得更高。例如1994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所主持的无线电频谱拍卖。当时,由两名经济学家主持设计了一套以博弈论为主导的拍卖方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采取了类似方案的英国无线电频谱拍卖,也创下了340亿美元的拍卖纪录。这一次,以博弈论为基础的讨价还价理论在拍卖中的应用,更加证实了博弈论应用的可行性。

  “博弈,甚至可以应用在婚姻介绍所里。”奥曼认真地说,在一大堆男人和女人的相片和材料里,怎样挑出两个人,使双方在各个方面都搭配得最好,这也是一门关乎博弈的学问。另外他告诉别人,去求职的时候,在人才市场上应聘者如何展示自身的水平,用人单位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同时应聘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又能达到相互的满意,都是权衡再三的结果。“这就是博弈论无处不在的日常体验。”奥曼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博弈的思想距离人们的生活其实一点也不遥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