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童谣
· 长假的杭州记忆
· 奔跑的鸟儿
· 阳光
· “沙家浜”老兵探营
· 浙江称谓溯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5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称谓溯源
■方任飞
  渐江,今指从率水和横江在屯溪的汇合处到歙县浦口与练江汇合处这一段22公里的水域。浦口以下则称作新安江。新安江流到建德县东南与兰溪合流,自此以下,过桐庐县称桐江,过富春县称富春江,到杭州东南则称钱塘江,直至入海。

  一水澄碧,千山排闼。沿途融进来数以百计的河流,成为波涛汹涌的大江,不舍昼夜地奔向东南。“渐”,就是逐渐壮大,《易·渐卦》说是:“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上古蛮荒时期,这条大河,从源头到入海口,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渐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渐水出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汇东汉、魏晋史料编著的《水经》载:“渐江水出三天子都”,清代学者郝懿行注:“《山海经》谓之浙江也。按,初出名渐江,其流曲折,至会稽名浙江。”

  东周、西汉以至清代的诸多学者,尽管对源头的具体地点众说纷纭,然而大方向是一致的,即浙江,发源于今徽州黟、歙地。后代学者以其千回百折,就把会稽以下江段称之为“浙江”,又名“之江”。浙,是在“折”字加上“氵”偏旁,这个字除了表达渐江下段的名称,再没有其他字义。

  北魏后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以“渐江”为标题,用流畅生动的记述文字,描绘渐江从发源地到入海口这一路山川景物、风土人情,讲解着一个个发生在沿途的历史故事,牵出了舜、禹、夫差、勾践、范蠡、西施、伍子胥、王导、谢灵运和王羲之等中国史上众多著名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有如王廙、张景、殷朗和孔灵符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郡守县令;曹娥、颜多和杨威等孝女贤孙;炎帝少女、赤松子和葛洪等神仙灵异……一个个一桩桩,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扣人心弦。

  前几年,曾有人突发奇想,提出新安江的源头在兰溪。对于这个误会,无须引经据典来解释。只要打开地图,你就会发现:如果不是发源于黄山山脉,而在兰溪以上,那么,这条江没有了“之”字形,就只能称“直江”,而不能称“浙江”、“之江”。这“之”字,在古徽商的语汇里,是“到达”。

  那时候,徽州的后生小伙,负笈背囊,顺着渐江浮槎而下,在杭城,在诸暨,在流域的许多地方,黟县人锻打出张小泉剪刀;绩溪人煎熬出胡庆馀国药,烘烤出玉树斋糕点;歙县人踹染出程君瑞绸布,裁剪出程耀庭服装;婺源人炼制出詹氏徽墨;还有休宁的典当,祁门的茶庄和木行,徽商的盐行、钱庄,遍及浙江的通衢大都,铸造了徽商明清两代的辉煌。

  在这里,同饮一江水的徽、浙商人,相互提携,而又公平竞争,一起走进商界的“乾嘉盛世”。如今,发迹的浙商,踩着老徽商的足迹,溯流来到徽州——黄山,开发小商品市场,经营房地产和轻工业。历史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演绎下去,恰似这如期而至的一江碧水,浩浩荡荡,融入大海,形成钱塘潮的惊涛骇浪。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