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25日起正式对华输油。北京时间凌晨3时10分左右,原油开始抵达我国新疆阿拉山口计量站。这历史性地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
构成
俄哈各占输油量一半
中方人士说,中哈石油管道向中国输送的原油中,50%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扎纳诺尔油田和阿克纠宾油田,50%来自里海地区的俄罗斯油田。
阿拉山口海关工作人员说,5月23日19时32分,随着中哈石油管道哈方境内40号阀门正式开启,总长962公里的中哈石油管道全线开通。
23日20时22分,首站阿塔苏启动输油泵。22分钟后,中哈石油管道阿拉山口计量站开启排水阀门,排放哈方40号阀门至中方阿拉山口计量站管道段内的测压水。21时整,测压水全部排出。
此后,经过约30小时的喷涌而入,原油油头正式抵达中国境内首站——阿拉山口计量站。
投资
中哈共投7亿美元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尹君泰说,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始输油运营,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石油进口来源,也使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获得了新的稳定石油出口市场。
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副总裁卡贝尔金说,中哈石油管道投产运营是哈中两国互利合作的又一典范,在能源领域加强合作是双方的共同愿望,这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
全长962.2公里的中哈石油管道,2004年9月开工,2005年11月竣工,西起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东至中国的阿拉山口,设计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中哈双方共同为中哈石油管道建设提供了7亿美元资金。
前景
2010年增至2000万吨
按照协议,管道运营初期年输油1000万吨,2010年升至2000万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将各提供50%输油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夏义善评价说,这条管线表明了中哈俄三方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
夏义善告诉记者,哈萨克斯坦还将继续建设肯基亚克—阿塔苏石油管道,届时还将进一步增大管线的输送能力。
分析
哈为何对华供油
夏义善研究员分析,哈萨克斯坦向中国供油与当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旺盛密不可分。中国是亚洲最大最稳定的油气市场,这对哈萨克斯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因此确定了以石油立国的发展战略。石油出口对哈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就是基于这些原因,并紧盯中国旺盛的需求,而进入中国能源市场的。
意义
创多个历史记录
夏义善研究员高度评价了这条石油管线的开通。他认为,第一,这条石油管线开创了多个历史记录,它将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修建的第一条境外陆路石油管道,也是第一条实现供油的境外陆路石油管道,还是中亚地区首条对华石油管道,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哈萨克斯坦此时对华供油,将大大推动其他国家与中国之间石油管线的合作与修建。最明显的体现是,哈萨克斯坦还计划沿着这条石油管道再修建一条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总统最近访华时就表示,愿意修建天然气管道到中国并欢迎中国开发里海石油。
第三,这条供油管线,为整个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对华能源合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作用
开启新供油时代
这条石油管线对中国的具体作用有哪些呢?夏义善研究员认为,第一,有利于我国推行石油来源多元化战略。这条管线开始供油,标志着我国的石油进口又多了一个来源,同时标志着哈萨克斯坦和整个中亚地区首次对中国正式供油。
第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石油的数量,更需要的是稳定、安全、持续的供油。我国与其他国家修建陆路石油管线并非买不到石油,而是出于战略稳定的考虑。我们目前的境外供油路线90%通过海上,其中多数线路要经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既是重要的战略水道,也是最不安全的通道。每年都有超过5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来往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与马来西亚半岛和新加坡之间,而海盗猖獗一直是海峡安全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国海上石油通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中哈石油管道是一条陆路管线,而且不经过第三国,所经过的地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更安全可靠。因此,专家高度评价这条石油管线是开启了我国境外陆路石油管线供油时代,一个更加稳定、安全、持续供油的时代。
第三,这条石油管线对国内石油的供应,特别对“西油东输”和“西气东输”将起到很大的补充作用。
(本报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