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省委举行“浙江论坛”报告会
· 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闭幕
· 浙大积极参与我省新农村建设
· 我省取消村提留金
· 小山村请来“文艺顾问”
· 创新:“义乌发展经验”的内核
· “爱心门诊”为外来民工送健康
· 淳安10万农民清洁乡村保秀水
·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闭会
· 剑指科研 不端行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创新:“义乌发展经验”的内核
——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本报记者 胡 振
  “义乌人用‘无中生有’,‘莫名其妙’来勾勒义乌发展的特点,听上去似乎不近常理,但仔细咀嚼之后,就可以发现这两句话里,蕴涵着一种强烈的创新精神。”5月21日,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义乌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创造了许多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经验,而他认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李君如告诉记者,20年前他曾去过义乌小商品市场,匆匆之行,只留下“光怪陆离,琳琅满目”的感觉。去年,他深入义乌调研,从市场巨变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感受,并认为义乌小康之路就是创新之路。他在与义乌人的交谈中,不止一次地听到所谓的“无中生有”和“莫名其妙”,由表及里地理解了义乌经验的鲜明个性所在。

  “义乌的发展,确实是‘无中生有’的发展。”李君如说,义乌在自然资源上几乎一无所有,可偏偏就在这片“洼地”上,从针头线脑的小买卖起步,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汇集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客商。贯穿其间的发展思路,就是以不断创新来谋求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调研中,他看到市场上展销的非洲木雕工艺品相当精美,原以为是舶来品,其实义乌人只是进口木料,外聘技师,在当地创新设计,雕刻生产的。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义乌的发展,也不愧为‘莫名其妙’的发展。”李君如认为,在市场竞争中,义乌并无“名分”,又不易“名状”,但是他们不图虚名,只求实效,妙就妙在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市场化取向中培育新的“资源”;妙就妙在把农民就业、家庭工业和市场物流有机地统一起来,创出了“兴商建市”的发展新路;妙就妙在以商促工,以商哺农,始终保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态势。

  李君如深有感触地说,义乌的发展无可避免地承受着风险。但是义乌人敢于创新,把挑战当机遇,变劣势为优势,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在资源的培育、吸纳、整合和转化上做足文章,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始终把握主动权;而且,他们善于创新,具体来说就是党委、政府提高执政能力,以“富民”为核心和归宿的政策创新,努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把所有在义乌创业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都解放出来,把土地解放出来,把资本解放出来,把管理、技术、信息都解放出来。

  李君如十分肯定地说:“义乌发展经验”是成熟的经验,值得总结提炼和学习推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座国际化的商贸城市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他相信,义乌有胆魄、有能力、有条件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并不断创造新的经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