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爱心门诊”为外来民工送健康
· 孙大妈看到了新西湖!
· 危险14岁!
· 小区开公司要先经邻居同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爱心门诊”为外来民工送健康
本报民情直通车驶进杭州拱墅区,为建筑工地外来民工提供医疗帮助
本报记者 洪加祥 金波 区报道组 徐红岗 黄群
  今天,本报民情直通车驶进杭州拱墅区。在浙麻安置房建筑工地的脚手架旁,拱墅区委、区政府和区文明办、卫生局、建设局负责人以及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与外来民工欢聚一堂,把“送健康、送服务、送爱心”为题的“爱心门诊”系列活动送进工地,为200多名外来民工提供医疗帮助与服务。

  别让看病贵吓走老婆

  【背景】老婆回家了,这几天,泥工刘礼旺在工地上闷闷不乐。在杭州当泥工15年,最开心的一件事,是把老婆从江西老家接过来。然而,年初,老婆患感冒去就医,医院见她是民工,怕她赖账,要她先交医药费再看病,最后收了药费100多元。跑回工地,老婆药也没吃,闹着要回家,说,看个感冒在老家顶多十几元,这里要100多元,城里看病太贵,还是回家吧。

  在活动现场上,我们看到在12幢楼浇混凝土的刘礼旺从楼上探出了头,最早来到“爱心门诊”体检车。一会儿,他面带笑容下车,兴奋地说:“第一次享受到城里人的待遇,也没查出病,我很幸运。”

  河南外来工蔡礼海拿出皱巴巴病历,到现场向医生咨询到底自己有什么病?原来,因抢进度,小蔡身体有点不舒服,到一家医院看后,说他有20多种病,听得他手脚发软。 “爱心门诊”进工地,小蔡当然想问个究竟。医师对他进行耐心复检,结果除血压略偏低些,没什么病,小蔡戴着安全帽放心地走了。

  对此,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华告诉我们,今年2月,区里组织8家医疗机构、2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向来杭创业者开展“爱心门诊”活动,对有“爱心卡”的外来工,实行免费挂号、感冒发热等限价在50元内,生大病也实行减免30%等措施,目的就是要让民工看得起病。

  闻讯刘礼旺的情况,区卫生局长倪荣送给老刘一张“爱心卡”,说:“请告诉你妻子,有这张‘爱心卡’,她回杭州看病,也能像你们家乡一样价格便宜。”区建设局长许春发还向民工家属发放慰问金,感谢她们对建筑事业的支持。

  有病不能靠自己“顶”

  【背景】在出租房里,一些非法行医者为民工看病,有的为女工接生,隐患重重。米市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惠平曾救助过几个产后感染的外来妇女。现在,她正在积极筹办民工产科,月底向外来孕妇推出低价优质的接生服务。

  “抑郁症是如何发生的?”“怎样预防艾滋病?”一群又一群的外来工反复向医生们咨询着。活动现场,成了外来工学习医学知识的大课堂。

  计生局同志向外来工介绍计生知识,发放计生药具;区教育局同志解答外来工子女入学方面的问题;建设局和劳动保障局同志则分别向外来工解疑释惑,回答相关政策……外来工最爱看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来的数十块健康教育图板。

  外来工柴珠生与在工地当保洁员的妻子毛金梅最后来到活动现场。他们对记者说,在杭州工作6年,生病从来不上医院,靠“顶”着,实在“顶”不了,就到药店买药吃。谈及为何?他说,生不起,到医院看伤风感冒,不花100元是不够的,还是自己到药店买药吃,花10多元就够了。

  现场的医生告诉他:“有病就得上医院,医生会对症下药。外来工小病不治,靠‘顶’,如拖成大病就晚了。”拿到“爱心卡”后,柴珠生表示:“以后再生病,我就拿着这张卡上医院,再不自己弄药吃了。”

  希望上门服务再多些

  【背景】“陈医师待我,就像妈妈待我一样……”谈及半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建平,江山籍女工王某流着泪对记者说。这位在大和公司工作的23岁女孩,4个月前不幸流产。因身上没有钱,她躺在出租房,待到下午,才到卫生服务中心。陈医师一看,胎儿保不了,要动手术,但女工身上只有30元钱,根本无法付手术费。陈医师果断作出决定,对她说:“没钱也得给你治,这是做医生的职责!”昨天,小王与丈夫带着家乡的炒米糕、茶叶找到陈医师表示感谢,还把手术费付了。

  在活动现场,陈建平和20多名来自全区各医院及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一起忙着为外来工量血压、看病。这位细心的大姐,还带来数百只爱心保健袋,里面装着风油精、仁丹、创可贴等。

  向外来工送健康、送服务、送爱心,这是拱墅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给外来工送药箱的同时,副区长倪一冰激动地说:3个月来,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爱心门诊”共为460多人次的外来工实行救助,人均处方值30.62元,比普通门诊人均处方值80.25元还平均降低49.63元!对于社会各界对建筑工人的关爱,杭州天和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陆关林代表公司广大建筑工人表示感谢,并希望像这种送上门的服务能再多些。他坚信:“政府采取这么多政策措施,又有这么多热心人的关爱与帮助,外来工‘看病难’的问题一定会解决!”

  (本报杭州5月24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