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三驾马车”启动新一轮综合改革
· 弈到中局的“谋变之举”
· “三驾马车”的改革亮点
· 体制再造成为“核心词”
· 综合改革破“难”前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弈到中局的“谋变之举”
  事实上,这三个地区以及它们所处的3大经济圈,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正步入弈棋的中局阶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作为改革排头兵的深圳、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其GDP总量分别达到4926.90亿元、2000亿元、1600亿元的成绩。而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更以占全国10%多一点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1%的地区生产总值。

  然而,拥有先发优势者也迎头遭遇“成长的烦恼”——资源、能源涨价且供给不足,产业亟待升级,地方诸侯大战,产业同质化严重……珠三角、长三角“疲惫”了。更重要的是再往深处变革就将触顶政策禁区。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对此一针见血指出:中国经济正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从低质量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从不平衡发展走向平衡发展、从不协调发展走向协调发展。这其中观念、组织以及制度上的创新至为重要。

  习惯了一路狂飙突进的先行者,该如何迈步从头越?浦东强烈地意识到,需要加快改革步伐,突破发展甁颈,增创体制优势。

  在2004年7月浦东新区区委一届四次全会上,浦东的决策者们研究提出浦东新区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的主要任务——他们将之概括为“六个化”——经济运行市场化、商务环境国际化、功能开发区域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公共事务社会化、政府管理法治化。围绕这“六个化”,他们一方面加大了自主改革、自费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争取全市、全国各个方面对浦东改革创新、先试先行的支持。

  而在国家层面,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发改委提出了选择几个地区进行综合改革试验的设想。浦东新区党委书记杜家毫回忆说,去年初,他们在获悉国家发改委的这一想法后,立即向上海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在第一时间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改委对此非常重视,专门派调研小组到浦东考察,综合各方面因素,认为在浦东这样一个局部进行试点,基础比较好、风险比较小,取得经验以后,也有利于在面上推广。

  数月后,浦东新区的改革试点报告提交到了国务院,并且获得了批准。

  在分析为什么会是浦东、为什么这么快获得试点批准时,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体制转轨和政府改革。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乃至未来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都必须从体制改革和创新上寻找动力。浦东改革的方向、着力点,暗合或象征着当前的整个中国改革进程。

  当天津滨海新区升格为国家试点后,对于试点布局的深意也豁然开朗。

  天津并不是环渤海经济总量最大的、但却是一个社会比较稳定的城市,也不是矛盾聚集的城市,比如天津没有出现农民工潮和农民工荒,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也不突出。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中央对天津滨海新区的期望并不同于浦东和深圳,而是要解决一个协调发展的问题。

  从全国来讲,经济布局正呈现出“南高北低”、“东快西慢”的格局。将来东部地区继续快速发展,支持西部和中部崛起,无疑需要找一个新支点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具有地理区位优势、综合服务的功能优势、但经济质量不高的环渤海地区,无疑是最合适的一个新支点。

  显然,综合配套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启动点,是推动地区协调平衡发展的支点之一。

  也正因此,人们对于深圳特区成为继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的第三个“国”字号试点,几乎没有怀疑。那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