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半数浙江人不会科学“吃饭”
· 国图古籍特藏珍品将展出
· 浙沪苏经典越剧大展将开锣
· 9亿年后发生再电离 逐渐形成现在的宇宙
· “运河申遗”重在过程
· 有关大运河的数据
· 让运河的千年文化流向明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5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沿河20城市代表共话申遗
让运河的千年文化流向明天
  本报杭州5月22日讯(记者 金波 邵子江) 今天是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的第一天,大运河沿线20城市的代表成为“主角”。

  从他们的发言中,记者感受到大运河沿线城市政府认识高度一致:“保护大运河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准备借运河申遗这一契机,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擦亮“大运河”这块尘封的金字招牌。

  保护,早已先行

  在有识之士提出运河申遗课题前,许多城市就已着眼于保护运河沿岸的历史文化遗存。

  在大运河的南端,杭州从2002年起就把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作为重大工程来实施。通过规划、整修、建设,以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两岸各长10公里的景观带、西湖文化广场、运河文化广场、艮山公园、青莎公园、北星公园以及艮山门埠等“六埠”、拱宸桥等“十五桥”为核心的系列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大运河的北端,北京市通州区政府从2004年6月至今,拨出专款用于征集与运河文化有关的文物,现已收集到300多件。常州城依水而筑,常州人把大运河视为“母亲河”。除了保护运河沿岸文物古迹外,常州市从规划层面提出把运河打造成“活力之河、魅力之河、生态之河”的目标,已投资30亿元实施运河南移工程,将航道功能外移,对老运河的景观、文化等功能进一步强化。

  远景,殊途同归

  对于现阶段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各城市的想法可谓“殊途同归”。

  徐州市副市长李文顺认为,启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将给历经沧桑巨变的大运河带来又一次新的转机。建议参照国家关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立法管理进行立法,明确各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切实把运河保护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天津、扬州等城市的政府代表都表达了这一想法。

  淮安市市长樊金龙表示,运河要申遗,水体污染和通航问题要得到重视。对于穿越城区、文化遗存密集的河段,应当开辟绕城段,以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这与杭州积极开辟运河“第二通道”的想法完全一致。

  特色,在于个性

  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不是一个“点”,而是绵长1700多公里的一条“线”。因此,各城市的代表普遍认为,保护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大运河作为一条贯穿南北的交通、文化大动脉的“流动”特色。

  扬州市市长王燕文表示,扬州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中的地位特殊,尤其在挖掘、整理、保护隋唐、明清的历史文化上要有所建树。河北沧州是大运河重要的码头,该市打算以码头遗址为核心修缮保护一批运河文化遗存。山东济宁段的运河开凿,标志大运河南北贯通,这里有运河沿途科技含量最高的水利工程,该市正抓紧对古运河的桥、涵、坝、闸等水利、航运设施进行加固维修,并计划重新恢复清代漕运总督衙门的原貌。

  代表的共同心愿是,让运河的千年文化流向明天。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