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嘉善田野 田歌悠扬
· “九遮牮桥”载入 中国科技发展史
· 上海国际电影节参赛名单出炉
· 天一职院新设 医学营养专业
· 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 两千年前欧罗巴人干尸
· 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 “韵海讲坛”开讲
· 诸暨十八翁乐坊“复活”十番古乐
· 浙江商职院学生“真刀实枪”干中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电视剧《长征》编剧王朝柱说——
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本报记者 刘 慧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今天,大型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编剧、著名作家王朝柱,走进了在台州开幕的第四届浙江作家节,并为当地读者作“我心目中的《长征》”文学辅导讲座。    

  电视剧《长征》通过全国各电视台的播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王朝柱本人却不大被观众所熟悉。王朝柱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为歌剧《海霞》、《狂飙曲》作曲;40岁后王朝柱弃乐从文,开始改行写起小说;退休后又当上编剧,先后创作了《巨人的握手》、《周恩来在上海》、《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延安颂》等多部电视连续剧。

  说起当年为什么要写《长征》,王朝柱感叹:是因为心中始终涌动着一股激情,是因为长征不但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还是20世纪中华民族灵魂最壮美的写照。

  谈起自己呕心沥血写就的《长征》,王朝柱那口浓重的河北沧州音调就变得高亢起来。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印象最深的就是“二长”:长城和长征。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该怎么看长征呢?长征很伟大,沿着那路线走一走,哪怕借助现代化交通工具,都会感到无比艰难。66岁的王朝柱记得第一次上雪山时,他跟随当地老乡爬上了几千米高的雪峰,当时连气都喘不过来,什么也没看清楚。为了看到大雪封山的真实情景,当他第二次爬上雪山后,又嫌雪下得不厚,风不够大。当他第三次在大雪中行进时,那些雪夹杂着石头飞来,把他的脸都打破了。“在创作拍摄《长征》的日日夜夜,我写得头发大把大把地往下掉,废稿纸堆了满屋。”

  写电视剧本《长征》时,由于得了带状疱疹,疼得他只能跪着写。有人对他说:“柱子哥,你在用命写啊!够吃够喝,虚名也够了,还忙那么多干嘛?”但他认为自己必须这么做,否则怎么对得起那些革命先烈?”

  今天,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的幸福时光,又怎能体会到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险阻?也就是在创作《长征》的过程中,让王朝柱越来越感受到,当年红军靠什么走完了万里长征?靠的就是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内涵,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最显著的特点。

  王朝柱说,也许有人会说他背时,现在都21世纪了,还在说艰苦奋斗?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却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必需张扬的长征精神。“我始终坚信,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本报台州5月21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