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又到了,可以想像这一天中国的孩子是最受宠的。吃的喝的、玩呀乐呀,一大堆的礼物,五彩缤纷的贺卡,鲜花伴着笑脸,父母们也跟着兴高采烈,好像是自己的节日。
美国的孩子也过儿童节,可他们还有不少其它的节日。比如学校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职业日”。
“职业日”那天,校方请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律师、拍卖师、营销员、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作家等等。孩子们学到的并不是什么职业能赚多少钱,而是社会上的人到底是怎样生存和发展的。“职业日”让孩子们看到世界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并非只有文理两色。
因此美国孩子对职业的选择从小就名目繁多,想当总统者有之,想开货车者有之,想当动物园饲养员者有之,想当家庭妇女连生四五个孩子者有之。在美国中学里,“职业兴趣分析”十分流行,学校帮助孩子在“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提供分析。
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这一天,员工们可以带年满6岁至16岁的孩子去上班,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职业,从小就体验到任何一个岗位都是社会所必需的,都是值得尊重的。
“职业日”和“带孩子上班日”,带给孩子的是孩子自主选择职业的尊重和保障。相比之下,我们周围的一些家长则大不一样。他们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早早就把孩子的未来设定好了,有时在无意之间就早早扼杀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天赋。结果就是我们的孩子们理想大致趋同。
眼下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整体素质不高,高级工仅为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工人40%的水平相去甚远,这种状况已经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每年不良品损失就达2000亿元。特别是青少年对体力劳动、平凡劳动的歧视,对勤劳诚实品质的漠视,对于未来不切实际的空想,对不劳而获、轻轻松松发大财的痴迷,使得投机心理及功利心理从小就扎根于心灵深处。一个缺乏合理分工的社会,一个缺少踏实苦干素质的民族,还有好高骛远、十分功利的青年一代,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让人忧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