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强势3 从室友“老大”到学生“领头羊”
· 寒门学子的“强势”
· 强势1 他们是理财好手
· 强势4 在求职中更受宠
· 强势2 没有电脑却用得很好
· 三兄弟“跳回农门”当“农场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强势1 他们是理财好手
  “有时一个月我才花180元。”说这句话的是小军,一名计算机系大四毕业生。父母是地道的山东农民,每年家里的全部收入才一万元,而小军的学费就过7千。

  “一个月180元怎么花?”

  “我午饭、晚饭各三两饭共6毛钱,两个蔬菜两块多点,每天也就花个6块钱。一个月下来就只花了180元。”小军轻描淡写,但是瘦削的身板多少让我担心。

  然而我的担心很快随着谈话的深入逐渐打消。大一来校时,小军揣着父母给的5700元,和已出嫁的姐姐给的4000元上路。小军介绍说,他每年预算是12000元(包括近7000元的学费),其中的差额,就通过向学校申请助学贷款,还有自己勤工俭学来补上。四年下来,小军向学校申请了15000元的助学贷款,大学4年的总开销在52000元左右。

  像小军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我省高校的在校生中,约有7.7万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2%。以浙江大学为例,每年约有3300位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4%。

  小军说:“其实平均下来我每月生活费在500元左右,也还过得去。我的原则是宁可平时省吃俭用,该花的一样要花。比如电脑、手机,这些大物件对我的学习工作必不可少,我就会给自己添置。”

  “大二开始就已经很少向家里拿钱了。”工商管理大四女生晓科告诉记者。这位家在嵊州城镇的女生,家里就她老爸在工作赚钱,年纪快六十了,母亲身体不好,干不了活,还有一个念高三的弟弟,今年就要高考了。

  晓科在四年里总共申请了助学贷款17000元,还得到了绿城基金给予的每年2000元的补助。“贷款补助基本都用来交学费的,至于生活费嘛,主要是靠奖学金和平时的勤工俭学。大一第一学期我只花了1000元,你相信吗?”说这句话时,晓科特得意,“刚进校门周围同学都在忙着添置电脑、手机、MP3,开销都上万的,我只花了1000元。我的精打细算在班里出了名,所以大家都很放心我管理班级财务。”

  大学4年下来,晓科的总支出在48000元左右。去年为了找工作,晓科特地去做了一个头发,花了150元,然后买了几套衣服花了200元。眼前的晓科穿着朴素大方,精打细算经营出来的美令人动容。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贫困学生在开支上都非常理性。他们申请的助学贷款往往是用来支付学费,而生活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勤工俭学和一些奖学金、助学金。每个月生活费一般在300至500元之间,主要是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日常伙食的开销。比起一般大学生,他们相对更早学会了自立,他们不会有额外的奢侈开销,但只要是他们认为合理的投资,比如手机、电脑、面试时的衣着配备等等,他们也一样敢于花钱,从外表上,让人难以判断他们的经济状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