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无芳草,这里花开别样红。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区,尽管不少国家仍贫困动荡,天灾人祸频仍,但在它生命的花园里,却是百花盛开,开得别样鲜艳。
风情万种
在黑非洲,大自然的赐予十分慷慨。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热带雨林,散落分布的淡水湖和咸水湖,火山和裂谷,森林葱绿的山岭和岩石散布的荒漠,珊瑚礁密布的海滨,花木扶疏的城乡,以及摇曳的椰影和成行的棕榈。
一座仿传统马赛部落民居——篱笆蓬寨的半圆形屋顶的馆舍,坐落在马鞍形的小山上,人称“爱情小夜曲山庄”。骄阳下,从这里可以俯瞰四周上千平方公里的草原、林地和蜿蜒流淌的马拉河。这里是“世界顶级野生动植物天堂”——肯尼亚“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的一角。从这里,不仅可以看见喜欢站在蚁丘上四下观望的弯角牛羚、马拉河畔的河马群,而且可以看到脚踏刚捕获的猎物的猎豹、百万头角马横渡马拉河的壮观景象以及狮、豹、象、犀牛和野牛的雄姿。黄昏后,星月高悬,篝火燃起,树影迷离,萤光隐现,黑人乐师富有传统民族特色,旋律高亢激昂的音乐,在旷野流动,经久不息……
在黑非洲,类似“马塞马拉”的自然保护区约有2000座之多。世界各地游客来这里观光后,留下这样的感言:“黑非洲,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其景色之奇妙,就是天使飞过,也会回首顾盼。”
珍视传统
非洲黑人希望固守自身传统,决心在现实世界里实现幸福与繁荣。他们昔日唱道:请赐给我们子孙,请赐给我们牛群,让我们的孩子壮如乞力马扎罗山,让我们的牛群多如天上的繁星……他们如今唱着:让我们生活在团结、和睦之中,让我们创造和平、自由与繁荣,让我们以正义之盾和矛,捍卫我们的永恒。
这里,正流传着布隆迪人复活“大树下的民主”传统的真实故事。传统中,黑非洲各部族普遍实行过“大树下的民主”,即部落中凡需议事或解决纠纷时,部落中的长者、智者便把部落里的男女老少召集到村头、草屋前的大树下,民主解决问题。布隆迪人说,这种“大树下的民主”之所以重现,是由于那里长年战乱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导致犯罪严重。如果按西方式的民主程序,现存的各类案件需要200年才能审理完毕。这种传统的复活,表明黑非洲的新觉醒。他们觉悟到,只有在本民族传统的沃土上,才能创造出适合黑非洲自身的现代法律与文明。
人人有梦
黑非洲也是人人有梦。在问到“你们的希望是什么”时,肯尼亚中央省一群8至11岁的乡间少年这样回答: “我长大想当飞行员。但我们大多数农村小朋友都因交不起学费上不了学。我希望政府能让小学教育免费。”“我们这里大多数农村学校的教室都破烂不堪,我希望父兄和政府能帮我们修好教室门窗。”“我希望政府能把电拉到我们村里。”
这些黑人少年的“梦想”既真实朴素,又使人感慨。
初来乍到黑非洲时,记者曾感到这里的人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显得有点过于迷茫,无所依托。然而,几次同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副校长乔埃什瓦尼对谈后,记者觉得在黑非洲,也能体察到“岁月如诗、人生如歌”的生存情境。“就非洲人的尺度而言,我是这里实现了所有愿望的人,”他说,“我从小家贫,15岁时才有鞋穿。但我勤奋好学,考取并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并获数学博士学位。我们大学的校长由国家总统担任。我一直梦想着,在我们有仇恨的地方播种友爱,在有伤害的地方培植宽恕,在有疑惑的地方建立信仰,在有绝望的地方播种信心,在有黑暗的地方点燃光明,在有沮丧的地方送去希望……”
这里是黑非洲,是一首写不完的诗,是一卷看不够的书,因为她人心别样美,花开别样红。
吴锡俊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