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康复器材进村 “签约医生”上门
· 乔传秀会见蒙古客人
· 休博会上的“老外”志愿者
· 丰收的喜悦
· 我省公布7件自然 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 要闻简报
· 有感情,才有创新的动力
· 辽宁国企来杭推介产权 多元化改造项目
· 中国民企峰会11月在杭举行
· 法治浙江,历史的必然选择
· 乔传秀会见中华海外联谊会 港澳名誉理事访问团
· 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开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康复器材进村 “签约医生”上门
秀洲农村残疾人足不出村就能进行康复训练
  本报讯 (记者 陈培华 通讯员 袁勤 吴桂潮) “没想到,在村里就能免费用上和大医院里一模一样的‘运动车’了。”13日一早,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田乐村的残疾人史建华来到村里的康复指导站,熟练地踏上“下肢功率车”,自如地运动起来。

  前年,史建华患病瘫痪在床,连站都站不起来。闻知村里建了康复指导站,老母亲每天推着轮椅带他来做康复训练。一年下来,他可以自己拄着拐杖锻炼了。如今,他已经“丢”掉拐杖,可以帮家里做些轻便的农活了。目前,秀洲区为农村残疾人打造的15分钟“康复圈”,使5000多名可康复残疾人足不出村就拥有了“康复基地”。

  康复是残疾人的第一需求,为让更多的残疾人重新“站”起来,从2004年开始,秀洲区依托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相应建立镇(街道)康复中心。2005年又投资16万元,专门配备了康复设施,建立起农村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并为重度残疾人确定了“签约医生”。目前,全区已经建立了71个残疾人康复指导站,聘请了150多名“签约医生”。

  几乎每个星期,社区康复指导站的“签约医生”郑斌都会去王店镇三建村11岁的潘丹凤家里做康复辅导。小丹凤出生时患有脑瘫,刚开始,她只能躺在养蚕的竹匾里,连爬、坐都不会。经过郑斌8个月的不懈努力,现在潘丹凤不仅能行走,而且在认知和模仿意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以前,我们就照顾她吃饱穿暖,但不知道怎么按摩,现在郑医生教会我们怎么按摩。”看着潘丹凤已能摇摇晃晃地走来走去,爷爷潘永金打心眼里高兴。

  王江泾镇西雁村的包红梅患有轻度股骨坏死,2003年病情加重,在医院做了手术。出院后,在康复站经过8个月的康复训练后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我自己都没想到,小小的康复器材竟帮上大忙了。”

  秀洲区残联理事长告诉记者,为了给农村残疾人提供高质量的15分钟“康复圈”,区残联经常组织辖区内各乡村卫生服务站的近百名康复指导员接受业务技术培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