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新闻周刊·视窗
3  4  
PDF 版
· 我的香港同窗们
· 国外社会如何帮低收入者买房
· 美国:低收入者购房可免税
· 英国:允许购买“部分产权”
· 韩国:一户一宅,多宅重税
· 活跃社区的几种方式
· 幸福正在大众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幸福正在大众化
■刘见林
  笔者有一位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朋友,他在忙碌之余常常这样感慨:现在的生活太没有意义了,既失去了儿时亲友齐聚一堂的温暖和幸福,也没了少年时代的理想和道德,如今所拥有的只是每天红着眼睛与人挤公交、抢座位,以及对自己是否会被炒鱿鱼而无休无止地担心,有时想想,真还不如回到过去呢。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幸福观。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达林·麦马虹的《幸福史》一书,就是讲这个主题的。麦马虹认为,“什么是幸福”其实是一个哲学问题,是“我是谁”、“世界由什么构成”等问题的后继问题。

  一个时期的幸福观是与其时代紧密相联的,是时代主流思想和哲学的反映,时代变迁了,幸福观自然而然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一部幸福史本质上就是人类观念史的微缩版。

  麦马虹在《幸福史》一书里描述了西方社会从古希腊到现代两千多年来几乎每个重要时期的幸福观,比如,荷马时代,幸福等同于幸运;希腊时代,幸福等同于德行;中世纪,幸福等同于天堂;启蒙时代,幸福等同于及时行乐;而到了现代,美国著名的《花生漫画》中的一句名言正好概括幸福的定义:“幸福是一只温暖的小狗。”

  启蒙时代前幸福观和启蒙时代后幸福观的一个最大区别是,前者注重内在的、思维上的快乐,而后者则更为注重身体、物欲上的快乐。

  1963年的某一天,马萨诸塞州共同人寿保险公司的员工很是沮丧,因为他们的公司不久后将与另一家公司合并,他们担心公司合并后自己将被解雇。于是公司管理层聘请了一位名叫哈维·鲍尔的广告人员设法使并购过程变得轻松些。鲍尔的策略很简单,他仅仅画了一个笑脸:一个黄色的圆圈代表脸,里面有一双椭圆的黑点,代表眼睛,还有就是一条初月形线条,代表的则是咧开的嘴巴。这一张代表了善意和开心的笑脸迅速传遍了全球,成了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图标之一。

  麦马虹认为,幸福大众化的影响深远。无论高尚还是低俗,无论远大抑或微小,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幸福目标而不用担心别人取笑。拥有一只温暖的小狗是幸福的,长高了是幸福的,拥有自己的床睡觉是幸福。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幸福观的阐释权才开始真正为普通大众所掌握,此前,包括启蒙时代的幸福观则是超然的,甚至神圣的,只有少数精英们才有资格谈论,而现在则正好倒了过来。

  当然,并非所有的精英对幸福的大众化都采取欢迎态度。在这些人看来,幸福的大众化其实就是庸俗化,其所追求的很多时候并非真正的幸福,而只是感觉上的幸福。他们主张回归古典时代追求理性和德行的幸福观。

  下面这些问题常常被他们用来质疑幸福的大众化:现在技术越来越先进,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幸福感随之提升了吗?当你拥有了一切你所想要的东西之后,你是否仍旧觉得不幸福?如果是的话,是否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肯定还存在别的你想得到的东西,只不过你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而已?……等等,不一而足。

  说到这里,一个现象值得指出,虽然东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但是深入观察后可以发现,东西方在幸福感上却有着趋同的迹象,不但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常常有生活的不满足感,生活在美欧发达国家的人们似乎也不像想象中那样幸福,在美国,宣扬回归维多利亚时代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也开始日渐升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