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形象导刊
3  
PDF 版
· 绿意思妩媚,春满山村
· 德清
· 长兴 “接”出一个阳光产业
· 安吉 生态“生”出致富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安吉 生态“生”出致富路
  日前,国家林业局领导到安吉县调研时称赞“农家乐”“从过去‘砍’树变成了‘看’树,一字之差,意义却有天壤之别,既保护了森林生态,又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2005年安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34元,山区农民纯收入的70%来自林业。在一、二、三产并驾齐驱,滚动发展的进程中,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依托的第三产业,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5年接待游客31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亿元,旅游使农民增收达人均700元。农民兴办“农家乐”旅游,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新产业,也是生态“生”出来的一条致富路。

  生态立县

  ——理念上的新跨越

  安吉县是全国闻名的“十大竹乡”之一,全县境内山峦叠嶂,绿荫环抱,森林覆盖率达到69.4%,是一个天然的绿色世界。“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举世无双的万顷竹海孕育出竹文化、竹风情,赋予安吉森林生态旅游独特的迷人魅力。

  走进安吉,漫山修篁,林海葱郁,飞瀑流泻,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别墅坐林中,清溪绕农家。安于此间,心旷神怡,留连忘返。这并不是上苍的恩赐,而是理念上实现新跨越的结果。

  1998年,安吉县审时度势,站在可持续发展的站立点上,提出了实施“绿色工程”,建设生态公益林,走“生态立县”之路,注重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生态文化大县和生态人文名县”三张城市名片。打造“三张名片”,林业的作为首当其冲,林业迎来了新的艳阳天。

  有所作为

  ——经营上的新创举

  为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林业部门上下一心,奋发拼搏,适时有效地调整了发展思路和经营理念,并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立下头功。在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引导、驱动社会办林、科技兴林、生态富民上甘为人先,以一流业绩回报社会。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97万亩,建立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通过实施“南竹北移”工程,竹林面积发展到100万亩,毛竹总蓄积量1.35亿株,林业总产值从26亿元提高到55亿元,完成绿化造林5.5万亩,建立了15万亩毛竹现代科技园,竹子速生丰产林基地1.3万亩,从而使安吉的竹林培育、管护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森林生态资源总量得以大大增加,生态状况更趋优化。

  好山好水好风光,风光秀丽人气旺。随着生态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俊秀的自然风光,迎来了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山水清远

  ——发展上的新出路

  精明的安吉人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为看点,把山山水水化作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卖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竹博园、大竹海、灵峰寺森林公园、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等景点的基础上,相继开发了藏龙百瀑、中南百草园、银坑影视基地等景区,兴建了白茶谷、九龙峡等一批休闲旅游景点,游客蜂拥而至。渐旺的人气,带动了餐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品农家茶、尝农家菜、游自然风光”为主题的“农家乐”应运而生。这一特色旅游深受上海、杭州等周边大城市游客的欢迎。

  看到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日渐火爆,昔日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家发展,“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目前已有400余家,经营户去年户均纯收入高达4万多元。蓬勃兴起的“农家乐”特色游已成为村民致富新的增长点,这不仅带动了餐饮服务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白茶、山核桃、笋干等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帮助村民拓宽了增收的渠道,使农产品营销成为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找到了就近就便的新路子。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