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当镜头对准 自己的时候
· 老百姓一起上路
· 鸟儿啁啾
· 出门左拐 自动售书机
· 笔名里的“灯谜”
· 多伦多撷趣
· 一棋一世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笔名里的“灯谜”
■林长华
  人之姓名不过是简单的专用符号,但是由于汉字的一字多义和一词多义,懂得一点谜道的文人们出于某种需要,便在自己的姓名中加入谜的成份。如果您留意观察,也许不难发现,一些著名文人的姓名、笔名颇有风趣幽默的谜味。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寅在题诗作画时,常隐其真名。他有个题款:“只在康宣两字头”,这像是一条离合体灯谜。“只”的“口”与“八”分别与“康、宣”二字的上头组合起来,不正是“唐寅”吗?明代文学家徐渭常用“秦田水月”的印章钤款。“秦”拆开后可为“三人禾”扣合“徐”字。“田水月”则可合为“渭”字,这是多么的巧妙且有谜味啊!

  现代著名文人妙用制谜手法谋名更不在少数。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他曾起了个别名“舒舍予”,即把自己的姓拆成“舍予”二字,意为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这与灯谜的离合体并无二致。文学家曹禺原名万家宝,有人问起他的笔名有何含义,他答曰:“我姓万(繁体字),这个万字,草字头下一个禺。写文章总得有个笔名,便将万字拆为‘草禺’,但‘草’不像个姓,我就取谐音来个‘曹’字。 ”诗人兼书法家沈尹墨,原名君默,有好友跟他开玩笑:“君既默不作声,要口何用?”他听了觉得有理,就把“君”的“口”省去,成为“尹默”。

  鲁迅先生的一百五十八个笔名中,含谜的笔名不少,如“华圉”暗隐当时的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莫朕”隐蕴“黑暗之兆”;“丰之渝”意为“封建之余孽”的缩写谐音。1930年,国民党通缉“堕落文人鲁迅”,鲁迅立即针锋相对,先后用了“隋洛文”、“洛文”、“乐雯”等灯谜化的笔名来嘲讽国民党当局。说来很有趣,毛泽东这位举世瞩目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也用过含谜笔名。那是1917年4月1日,他在《新青年》刊物上公开发表题为《体育之研究》的第一篇文章,他的这篇论文署名“二十八画生”。这一笔名乃用离合、会意两种制谜技法,“二十八”(廿八)组合为“共”;“生”可会意为“产”;二十八画又是“毛泽东”三个繁体字的总笔划,这个含谜笔名表明了青年毛泽东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錤。当年他应约为《读书生活》写科学小品,用了新笔名“高士其”,意为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金庸原名查良镛,五十年代中期他在主编的《新晚报》副刊发表“新派武侠小说”,一时想不出用什么笔名好,索性把名字最后一个字分为两半,从此“金庸”的笔名风靡香港。著有《赛金花》等四十多个剧本的文学家熊佛西,原名“福禧”,后来他妙用类似灯谜的梨花格,取其谐音“佛西”。

  灯谜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产”,它为著名文人的笔名增辉生色,也多了一层意味深长的内涵,这在外国恐怕是见不到的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