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举报商业贿赂最高奖30万
· 农资连锁“锁”住农民权益
· 草席铺出致富路
· 欧盟将严格审批 生物技术食品
· 出游长三角享受同城待遇
· 警惕,国外有人假冒“中国制造”
· 老年人旅游有更多优待啦
· 人民币汇率大幅回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警惕,国外有人假冒“中国制造”
假冒者主要在东南亚一带,觊觎的是中国产品“物美价廉”的美名
  本报讯 中国纺织品也成为国际上某些人仿冒的对象了。在相继遭受到欧美配额以及反倾销大棒之后,来自东南亚一些纺织企业的假冒行为,已对中国纺织品构成了新的威胁。

  这种被称为新生财之道的具体做法是:在本国选购面料,用本国的工人进行加工,而最终却缝上“MADE IN CHINA”商标,以中国纺织品的名义运往美国或在本国进行销售。

  不可忽视的是,这种典型的侵权行为已在东南亚纺织业中渐成气候,甚至愈演愈烈。更有甚者,假冒者不只满足于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还假冒一些中国服装的名牌产品。

  这种跨国假冒现象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长期累积而成“物美价廉”的品牌效应。然而,这种行为也在另一方面暴露出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问题。

  尽管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广泛认可,但“物美价廉”的普遍认知恰恰反映出品牌价值的缺乏,而对于这种缺乏品牌文化而沦落为纯粹“物质品”的中国纺织品,即使被仿冒也很难让国外的消费者辨别真伪。

  由于仿冒中国制造的东南亚诸国在劳动力和原材料方面有着更强的低价优势,如果这种“伪中国制造”一旦流入国际市场,将会对中国的纺织品造成不可估量的冲击。因此,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业的自强还需要在设计研发、渠道建设、营销传播等品牌国际化方面发力。         (据中国企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