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要闻
3  4  
PDF 版
· 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 形成网络 多方联动
· 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 形成网络 多方联动
——解读《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本报记者 黄 宏 通讯员 张国亭
  4月12日,省政府发布了《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我省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我省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地理条件复杂,人口、财富聚集度高,人员流动频繁,一旦发生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将为数巨大,而且影响范围广。此次发布的总体预案既符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也适应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浙江特色。

  “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平安浙江’建设,这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省政府应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应急预案体系“全覆盖”

  根据总体预案,我省将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络化、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使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据介绍,这一总体预案包括6个层次。

  相对于国家的应急预案体系,我省的各级预案体系中增加了基层组织的应急预案。根据总体预案,城镇社区和行政村等基层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将由县(市)政府组织制定和监督实施。

  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实行备案制,是我省总体应急预案特色之一。据介绍,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报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备案,重点单位名单将由县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另行确定,同时适应我省民营企业众多、经营状况多变的特点,将对之实行动态管理。

  此外,总体预案还规定,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谁主办,谁负责,将由主办单位制订,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

  为了不断完善预案,总体预案还规定,省有关部门应该每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预防为主 未雨绸缪

  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消患于未形,落实到应急行动上,就是总体预案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加强预测和预警。

  “在总体预案中,把‘监测预测与信息报告’作为运行机制的首要内容,可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省应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总体预案中,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级别用红色(特别严重)、橙色(严重)、黄色(较重)和蓝色(一般)来表示。预警信息的主要内容应该具体、明确,要向公众讲清楚事件的类别、可能波及范围、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续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

  在多种灾害中,发布预警信息十分重要,也有一定难度。如由于时间紧迫、地域复杂和人群分散,会造成通知上的困难。2004年,我省在抵御 “云娜”等台风袭击过程中,多种预警信息发布方式的交替使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为了使更多的人得到预警信息,从而能够及早做好相关的应对准备工作,总体预案规定,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宣传车、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发布;对于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这既是借鉴国内外成功做法的结果,更是对我省多年来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经验的总结。”省应急办负责人介绍说。

  以人为本 减少损失

  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这是我省总体预案体现最明显的理念。

  总体预案确定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十大工作原则。其中,“以人为本”、“损益合理”两大原则引人注目。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总体预案中的工作原则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如果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事件发生后,抢救人员应该率先紧急行动;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也必须加强,有关部门应该提供符合救援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

  总体预案还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损益合理”的原则。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采取的措施要和事件造成的危害相当;处置时,如果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应选择对公众利益损害较小的;对公众权利和自由的限制,不应超出控制和消除事件造成危害的程度,并应对公众合法利益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        

  多方位联动 形成合力

  以高效、全方位联动,形成应急合力,是我省应急管理体系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联动,始于预警。总体预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整合信息监测预测资源,完善应急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加强对有关信息的收集、风险分析和动态的监测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预测分析结果进行预警。通过预警机制的联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一般来说,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在基层,预案完善的重点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重点也在基层。

  为了更好地促进联动,总体预案提出了“先期处置”的概念。总体预案要求,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关市、县(市)政府和事发单位应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将事件和有关先期处置情况上报省政府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和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

  总体预案规定,部门之间也应该联动,每类突发公共事件应该确定一个应急主管部门,还有若干应急协助管理部门,同时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保障部门之间也应该实行联动。 

  总体预案还提出了“全社会联动”的理念:充分动员和发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基层干部、社会公众在应急过程中能迅速开展自救、互救,及时求救,不惊慌失措,镇静沉着应对,就可大大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损失。

  一线和二线联动,“即时应急处置”的概念,也在总体预案中体现出来。因此,总体预案要求,加强对应急处置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培养和引进危机管理人才。(本报杭州4月12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