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民间艺术瑰宝的守望者
· “滚灯世家”故事多
· 走近越剧收藏世界
· “高跷大王”育新苗
· 民间艺术的“淘金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历时两年,杭州市余杭区发掘了130项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今年年初,该区确定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3项、民间艺术家33名、民间艺术产业基地2个。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饱经风霜的民间艺人、默默奉献的民间艺术工作者……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经历,让人们不得不对这片良渚文化的发祥之地投来更多关注的目光。
民间艺术瑰宝的守望者
■本报记者 章瑞华 通讯员 张移峰 谭均华
  阳春三月,穿行在京杭大运河南端的乡村采风,扑面而来的沃野春色让人如痴如醉。然而,千年古运河畔蕴藏的民间文化艺术,更让人流连忘返。

  余杭滚灯、五常拳灯、亭趾高跷、草灯竹马、乔司莲湘……在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局办公室,一本图文并茂的《余杭民族民间艺术大全》,散发着油墨清香,牢牢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近两年来,余杭区共挖掘民间表演、造型艺术、手工制作三大类130项民间艺术。一支由老干部、老教师、老艺人、老工匠、老“土地”组成的上千人“五老”队伍,深入社区村镇、田间地头,进行了一次地毯式大普查,从而基本摸清了全区民间艺术家底。今年年初,余杭又确定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3项、民间艺术家33名、民间艺术产业基地2个。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饱经风霜的民间艺人、默默奉献的民间艺术工作者……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经历,让人们不得不对这片良渚文化的发祥之地投来更多关注的目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