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继续深入扎实推进 机关效能建设
· 今夏用电趋于平衡
· “流动放心店”驶进小山村
· 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 我省向百名重点 种粮大户配送农资
· 秀洲千名“四大员”夯实平安基石
· 全国政协调研组来我省开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调研
· 国企建设者——赵林中
· 《本色郑九万》令全场静寂
· 为平民英雄而感动
· 本报新闻热线电话开通啦
· 腌塘成莲池 农家作客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4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腌塘成莲池 农家作客房
——衢州市柯城区山乡采访记
本报记者 严元俭 县报道组 徐建中
  为把一泓清水送进钱塘江,去年四五月间,衢州市发起专项治污攻坚:全市竹料腌塘全部平毁,土法竹造纸厂全部关停。攻坚期限将到之际,不少山民惶惑地问记者:“造土纸污染,该停!但我们今后吃啥呢?”

  事情过去快一年了,村民们找到新的出路了吗?记者决定到我省最早告别土法竹造纸的柯城区七里乡一走。

  七里是衢州市土法造纸的重点乡。全乡仅5000余人,却有1423口竹料腌塘,2个土法造纸厂。治污前记者到那里采访,只见黄浊的污水横流溪间,臭气冲天,鱼虾绝迹。浊流在青山间顺着沙石沟蜿蜒30多公里,从七里溪注入石梁溪,汇入衢江,然后流入钱塘江。

  4月3日再走七里乡,记者沿新浇筑的公路看七里溪,只见落差处水花溅雪,碧波潭鱼翔见底。腌塘成莲池,农家作客房。大红的灯笼,结群的游客。黄土岭、大头、杨坞,还有石梁镇的坑底村,集约而成一条“农家乐”休闲旅游长廊。

  在黄土岭村,沿着小溪流,踩过弯弯道,抬头望见一座独家屋。房子只有100多个平方米,一层加阁楼,这就是接待游客的“独隐居”山庄。走进家门,一个姑娘正在清理房间,那是房东女儿。

  谈起“农家乐”的好处,房东滕大嫂笑得“咯咯”响。她说,有了“农家乐”,家家都想把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乡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你看,我家这洗手间、浴室,都不比城里人差;村中这溪道,更比城里的水道干净得多。往年,她的一子一女常年在外打工,寂寞啊。多少次想给子女打电话,又怕耗了电话费,欲拿话筒又放手。去年她家开始搞“农家乐”,到年底净赚了两万元。从今年起,儿子女儿全回家搞“农家乐”,不仅赚钱多,家里的笑声也多起来了。

  在七里乡,滕大嫂家的“农家乐”收入最多只能算中等。黄土岭村农民罗文伟,原是一家土法造纸厂的技术骨干,月收入1300元。造纸厂关停之初,因失业而整天发牢骚。去年他家办起“农家乐”,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上村农民徐宣林办了家毛竹拉丝厂,治污前原料不足,经常停工。去年,仅他一家就加工毛竹近100万公斤。他说,治污得利的并非我一人,全乡的毛竹种植户都得益。卖造纸的腌竹与卖加工竹丝的成竹比,每50公斤有3至5元的差价,仅这一项,全乡竹农可增收近50万元。毛竹加工还推动了毛竹林低产改造,保护了生态环境。

  顺着七里溪而下,我们来到了石梁镇坎底村。村边的石梁溪静静地流过,浅浅水流中,三三两两的青少年在打水仗,水花飞起,欢笑声声。村主任王永良相告,治污前,人往溪里过,双脚会发痒,大家不敢下水。治污后,孩子们的笑声又回到了石梁溪。

  溪水清,鱼成群。这里的鱼不准炸、毒、网、电,只许钓,钓鱼的人便多了起来。在坎底水坝下,一个头戴竹笠、身穿黑衫的青年人在垂钓,他身后的鱼桶边,坐着一位姑娘。这位姑娘,村主任竟不识。一问方知,她是在衢州城打工的贵州女,到这里旅游,迷上了坎底风光,正和垂钓的这名当地青年谈恋爱。

  采访归来,记者脑中,当年那惶惑的脸和揪心的问已经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滕大嫂、看钓姑娘和嬉水青少年的笑脸,是从这些笑脸中得出的一个新认识:生态建设可以与新农村建设互动互进!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