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龙井茶乡各路茶商蜂拥争购
· 沪深股市牛市特征初现
· 洋酒造假已成“产业”链
· 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最后冲刺
· “富士”商标之争 浙企获胜
· 缝纫与服装企业 携手拓市场
· 投资基金这样“摸门道”
· 宁波大商场“贵宾卡”遭冷遇
· 尝到了城里生活的好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尝到了城里生活的好处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采访手记(下)
本报记者 杨军雄 县报道组 卢庆红
  山路变宽变硬了、池塘干净了,村里垃圾有人管了,甚至还有了健身广场……磐安、仙居、缙云3县4镇5个村一圈跑下来,让记者意外的是,这些小山村,尽管村集体掏不出多少钱,村民收入也不算高,但公共基础设施却焕然一新,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靠政府,二靠干部,我们尝到了像城里一样(生活)的好处”,农民们朴实的言语讲出了原因。今日的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以往的农村脱贫制富,它发生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新阶段。

  “一靠政府”,讲的是随着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全省性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康庄工程等实实在在帮着山村改了容颜。半山腰上的缙云县胡源乡榧树根村,1996年修通了路,但多少年也就是条简易砂石路,农产品运输什么的都不方便,而3月底我们到的时候,盘山公路拓宽工程已经完工了,而且很快就会铺上水泥路面。村委会主任虞孙贤说:多亏了省里的“村村通公路”的康庄工程,投资100多万元,上级政府补助足足75万元,要不猴年马月才能改造好。

  “下一步,我们还能坐公交车出山咧”,他说。

  而磐安县新渥镇的两个村——永加村和祠下村以前已享受了“村村通公路”的好处,接下去是村里土路要改成水泥路。因为有村庄整治工程,上级政府在永加村总共20多万元的投资中补助了11万元,给祠下的也补了1/3。

  “二靠干部”。由于欠发达地区配套财力毕竟有限,这些地方的农村建设公共基础设施,不能“眼乌珠光盯着上头”,村集体又缺钱,这辰光,就应了那句话“村看村、户看户、干部看党员”。

  站在洁净的水泥路上,磐安永加村党支书郑志方说:“修这路时,除了上级补助外,还差10多万元,差点停工,是党员干部,一边想办法把一间集体的闲置房子盘活、筹到了1万多元,一边找熟人跟工程队说好话,欠款修的路。”

  村里绿化、清淤,总共8个党员干部个个垫了钱。在一张账单上,笔者看到:修建健身广场,支书垫4000元;购买绿化花木,副支书垫3000元;购买石头村主任垫1000多元……

  仙居县南峰街道赵岙村的10多名党员干部也为村里的道路硬化、自来水改造、排污设施等垫付了36万多元。村支书张美志说,“党员带头,永远不过时。“据了解,在这个村,村支部还规定党员干部轮流做村里的义务保洁员。

  政府投资、干部示范,让农民的心活络了。永加村这几天拓宽好的路,不但干部借钱筹资,农民每人也投工投劳15天。

  路好了、村干净了,村干部心里还有忧虑。我们到过的村,下一步或搞自来水改造、排污设施建设,或搞环境绿化,要花费更多人力物力。磐安县永加村支书郑志方说:山区新农村建设更是块“硬骨头”,我们也知道心急不得,不过困难的确大。不光是钱,现在山区外出打工多,像永加村就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在外,村里要筹资筹劳、讨论建设项目,一时半会找人都难。

  临走时,好几个山村的干部群众托我们在报纸上捎个话:中央号召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富裕的企业、村庄、单位能不能也伸把手,我们不是攀高枝,而是希望先富带后富,早日让山村更美更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