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专版
3  
PDF 版
· 谱写人文新篇章
· 让人文光芒照耀发展之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4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谱写人文新篇章
——衢州市柯城区着力建设“人文柯城”
严元俭 徐建中
  谱写人文

  篇章

  ——衢州市柯城区着力建设“人文柯城”

  严元俭 徐建中

  来到衢州市柯城区,这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的良性变化,城乡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等的普及,老百姓安全指数的提升……都令笔者振奋不已。然而,笔者感受最深刻的,是这里建设“人文柯城”带来的思想变化、执政创新、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一桩桩,一件件,让笔者耳目一新。柯城区委书记吴国升说,我们将以创新的激情,创业的豪情,创造的热情,谱写人文新曲,让人文光芒照耀发展之路。

  成为这里经济新增长点

  人文经济

  柯城是“中国柑橘之乡”。柑橘栽植面积逾20万亩,年产柑橘约30万吨(丰年超之,歉年略低),规模居全国各县(区)之首。柑橘收益占了全区农民总收入的30%,而在产橘区,这个数字则为60%以上。从这里可以看出,橘子在当地民众心目中的重量。在建设“人文柯城”中,柯城区委、区政府把人文意识引进柑橘经济,区农业部门和当地橘农积极跟进,在抓落实中搞创新,以创新促落实,在推广科学种橘,提高橘子品质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建设柑橘文化,促柑橘增值,橘农增收,橘乡繁荣。

  在柯城区橘海深处,有一个依青山、傍绿水的坎底村。

  这个村有325户人家,1120多人,20多年来家家以柑橘为生。村中有不少年代久远的老房子,虽然已被岁月印上了沧桑的颜色,梁柱上精美繁复的雕刻、栩栩如生的图案,似向人们叙述坎底的昨日故事。在村中走一走,村道都已换成了水泥地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还留下了许多由鹅卵石铺成的路面。清清的溪水淌过村中,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洗菜浣衣……橘乡游成了这个村的经济新增长点。而吸引游客的,不仅有橘乡风光,还有山村文化,农家风情。近来还加入了一个影星文化,因为这里是影星周迅的故乡。在进入坎底村的三叉路口,指路牌边上有块大广告牌,牌上的周迅正向你微笑,邀你“游周迅家乡,看橘海风光”。

  坎底村属石梁镇管辖。镇党委书记叶鹤琪介绍,石梁可以说是一个浙西的橘海大公园,他们正在做“橘海休闲游”这篇文章,试图从金庸、周迅的名人效应中,挖掘新的橘文化内涵。如石梁古街将规划起名为“金庸侠客街”,其他配套设施也将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涉及“石梁”的内容中寻找“灵感”。此外,正在实施“周迅家乡采摘游”,准备再种植一些四季小水果,推出四季皆宜的休闲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领略原汁原味的橘乡生活。

  销橘子也更注重人文建设。这里有个“橘子认人”的故事。有个橘商到衢江区廿里镇橘农家里收购橘子,因钱不够,请求橘农让他赊一部分账,等橘子销出去后,马上还他。可橘农说什么也不肯,硬要现金交易,一分钱一分货,缺一个子儿也不行。可他发现同在该村收购橘子、来自柯城区姜家山乡柴家村的橘商却可以赊账。这个橘商很奇怪,问橘农“为什么把橘子赊给别人”,橘农回答:“我的橘子认人,对讲信用的人,当然要赊。”就是这个柴家村,在小橘子里做好信用文章,生意越做越大,一个700来人的小山村,年加工、包装、销售柑橘高达12万吨,实现销售额2亿元,他们的销售活动,竟可以遥控北京柑橘市场的价格。

  在柯城,把人文融入柑橘经济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各涉农部门支持柑橘协会组织橘农学俄语,橘农学了俄语,在全国第一次把柑橘直销到了俄罗斯。橘子采摘时,区农业局举办了一场“橘海游”赛诗会。目前,介绍柯城柑橘文化的书稿已送出版社,今年就会面世。衢州建有孔子的南宗家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之一,当地橘农在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把柑橘产品注册为“圣德”商标,买卖柑橘讲诚信之德,很快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在当地建设“人文柯城”的热潮中,橘子的人文经济仅仅是其中的一朵浪花。

  人文,更是柯城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技术创新、品牌塑造都蕴涵着人无我有的知识文化,一旦被市场承认,就可增值。近几年,在这个区的民企中,技术自主创新、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塑造蔚然成风。柯城的“不老神鸡”已创出全省食品名牌,畅销全省各地和省外。衢州一品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地研制出具国内领先水平的芦荟多糖产品,使用水提醇沉法来分离芦荟,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收得率可比原来提高一倍,效益也可比原来提高一倍。去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近30%。更可喜的是,让员工在宜人的环境中安全工作,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此有了自觉行为。区里挖掘围棋仙地烂柯山的人文资源,在山下的石室村建设西安古街,兴建围棋主题公园,以此推动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当今社会,人文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因此,柯城区早在前几年就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人文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来抓。如今,这个区的农技110网络已建到每个村组,互联网实现了村村通、校校通,全区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100%,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也走在全市前列。上网找信息、学技术,手机通行情、做生意,在这个区越来越普遍。

  “十五”期末,柯城地区生产总值是“九五”期末的1.9倍,年均增长13.5%。增长的诸因素中,也有发展人文经济的一份功劳。

  让老百姓备感温暖

  人文关怀

  柯城区有个局既管教育,又管文化、体育,是当地事情最多、工作最忙的局之一。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够忙的局”却在“找事”干,竟成立了“退休教职工管理中心”,把被撤并学校的退休教师集中到局里来,进行统一服务。这样做,在全省还是第一起。

  区教育体育局(文化局)局长陈先福讲了办这件事的初衷。退休教师,原来都是在哪个学校退休由哪个学校管。近年来,一些教学条件差、规模小的农村初中、村小、完小逐渐被撤并,退休教师随之被分配到相关学校管理、服务。这一来,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有的退休教师的医药费很难报销;有的退休教师到了新学校,因认识的人少,相对遭到冷遇,心情不畅;有的退休教师对新学校的管理不习惯、不满意……就是节日福利,因为各校经济实力不一,分发数量不同,有的也要“讨个说法”。那些有转进退休教师的学校领导,也常常为此感到头痛。建设“人文柯城”,就要把人文关怀送到每一个角落。局里经过商量,决定“自找苦吃”,建“退休教职工管理中心”,先把被撤并学校的退休教师服务起来。

  现在,被撤并学校的70多名退休教师都已进“中心”。谁生病了,“中心”派人去慰问;谁生活困难,“中心”送上一份“扶贫帮困互助金”;节日福利虽不多,但大家一样给,人人高兴;局里还把每年10月定为退休教师遗留问题解决月,集中为其解决医药费报销补助等难题。

  “中心”运行近一年,赢得三句好评:被撤并学校退休教师的评语是,“我们有了个好娘家”;学校校长的评语是,“局里为我们减了负”;区委、区政府的评语是,“用创新工作化解了一个不稳定因素,为建设和谐社会作了有益的探索”。

  把人文关怀送到最广大群众心中,是柯城建设“人文柯城”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天晚上,区总工会干部盛传根出门散步,看到一些民工在马路上无聊地闲逛,有的在路灯下打牌玩钱。老盛心想,如果他们晚上有个学习和娱乐的场所,那就好了。第二天,他把这一想法与双港开发管委会、双港社区一商量,三方一拍即合。于是,有房的出房,有桌凳的出桌凳,有人的就出管理员,一个“民工之家”很快就建立起来了。“民工之家”缺钱买书,总工会就向机关干部和部分企业募书,几天时间,就募到3000多册。日前,笔者来到“民工之家”,只见右边的棋牌室里,近10个小桌周边,坐满了打牌下棋的人;左边的图书阅览室里,坐满了在翻阅图书的中青年。一位名叫陈加行的打工者说,他是磐安县新屋镇西湖村人,在这里当油漆推销员。以前一到晚上,不是打扑克就是搓麻将,输了钱就发脾气,做生意也没心思。现在,他一到晚上就来这里看书,不仅学到了一些知识,还开始改掉赌博的坏习惯,生意也做得更好了。

  在柯城,早在2003年,就全面开展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和全民素质工程,努力提升城乡居民的整体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以特色文化村建设为抓手,以农民俱乐部和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为重点。在新社区建设中,他们以社区学习日、社区共建日、社区卫生日为抓手。在这里,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镇、学习型机关大批涌现。在石室乡小学,办起了“妈妈奶奶班”,一些没有上过学的妈妈奶奶们到这里读书“圆梦”。一位远在江苏省的妇女也慕名到此就学。在花园街道,农民举办读书节,开展“以知识改变命运”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既提升了自身文化素质,又学会了许多致富本领。

  更使笔者感动的是“告别土法竹造纸”。这个区的七里乡盛产毛竹,土法竹造纸是农民的传统产业。每当土法竹造纸时节,一条七里溪,下至石梁溪,都是又臭又黑的污水。溪里鱼被毒死,溪水更不能喝。老百姓到溪里洗的衣服,穿到身上会发痒。沿岸群众呼声强烈,都要求关停土法造纸厂,填平竹料腌塘。然而,七里乡从事土法竹造纸生产的群众却希望发展竹造纸,靠此多赚钱。在两难境地中,区委、区政府力求把人文关怀送到双方群众心中。他们一面听取沿岸群众的呼声,宁愿不要这块税收,也要坚决关停土法造纸厂、填平竹料腌塘。另一方面,对关厂填塘户,区里既给予一定的补偿,又想方设法为他们寻找新的就业门路。通过努力,这里土法竹造纸的厂关了,塘填了,没有一人上访。一溪清水又回到了七里、石梁,沿岸群众欢欣鼓舞;七里乡发展起农家乐旅游和竹产品深加工产业,群众收入增加,皆大欢喜。

  在柯城,处处都可感受到体现人文关怀的新政。在这里,城乡居民有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扶养人员)对象集中供养,低保户和贫困户子女基础教育免费入学,80%以上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有基本生活保障,就业援助普及到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走在衢州全市前列。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抗风险能力达到90多个月,列全省之首。最近,还新建起慈善超市、惠民医院,社区实施“四民”(富民、便民、乐民、安民)工程。

  在建设“人文柯城”中,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越来越深入到各级党政干部的心中,从而促进了政府的职能转变,提高了政府为民办事的效率。

  使今日柯城更具魅力

  人文特色

  柯城区适应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努力建设区域经济发达、人文内涵丰富、城市特色鲜明的人文名城,“人文柯城”建设亮点呈现。

  坊门街社区,柯城有名的特色文化社区。这个社区地处市区繁华地段,曾先后被评为省、市、区文明社区,最近又被确定为省级城市党建工作示范社区。近几年来,这里先后建立了社区党校、青少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书画活动室等。室外广场每天更是热闹,立马广场、杭州湾广场、致远广场上,处处活跃着社区文艺宣传组、体育健身组、书画爱好组、老年合唱团、越剧团等团队成员的身影。

  目前,坊门街社区有文艺团体多个,社区离退休支部书记傅雪英带队的文艺队,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社区秧歌队在领队顾金香老师的带动下,排练秧歌舞、演出秧歌舞成了主要的工作之一。社区还有一支“西河越剧团”,成员有20多人,都是社区的越剧爱好者,平均年龄为62岁。该团自成立以来,一年有三百多部戏在转,风雨无阻,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社区还评出特色文化家庭47户,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文化氛围,培养了居民追求文化生活的习惯。

  近些年,坊门街社区先后举办了彩色周末、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棋牌比赛、戏剧演唱、书画展览等活动。一位姓郑的老人告诉笔者,在坊门街社区内,老人有了新的活法:在图书阅览室看看书,在健身房舒展舒展筋骨,在电子阅览室内上上网。呵呵,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像坊门街这样的社区,在柯城区还有许多。步入柯城的许多社区,随处可感受到文化的气息。街道办起了围棋俱乐部,社区建起了地掷球场、篮球场;每个社区都有活动场所,早上聚集了舞剑、舞扇的居民,晚上居民三三两两翩翩起舞。周末文化广场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有的演戏、有的放映露天电影……

  洋溢着文化气氛的柯城社区,在文明社区建设中发挥着文化的激励、凝聚、推动作用。这个区荷花街道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区去年底通过了“创建全省教育强区”验收,今年又开始创建体育强区。

  柯城的农村也有深厚的文化氛围。在这里,特色文化村建设如火如荼,全区已建成特色文化村27个。

  沟溪乡余东村,人称衢州农民文化第一村。这里常年活跃着一批爱好书画、制灯、竹编等的民间艺人。2003年9月,衢州市第一个农民创作协会在这里成立。今年初,这里建起农民文化活动中心,设有书画创作室、展览室等,活动不断。农民书画家们白天在橘园里劳动,晚上在家里创作书画。晚上空闲时,他们就互相串门,交流创作体会。平日里,村民也爱到这儿来转转,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这个群体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才10多岁。

  村民郑根良从橘乡农民治虫、施肥、培土、修剪、采摘、卖橘等的辛勤劳作中,提炼出画作的题材,他创作的《衢江岸边橘子红》,在一片金黄橘海中,橘农有上树采剪果实的、有推着独轮车运橘的……村民余统德一边放羊,一边写生和琢磨,画了7天7夜,画成了一幅《百羊图》,图中100头羊形态不一,栩栩如生,在全省农民画大赛中获得银奖;村民郑根户的《橘林深处捉乾隆》,获得全省农民创作优秀作品奖;在去年12月的全省第二届乡镇书画大奖赛中,余东村参赛的6幅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余统德的画《中华腾龙》荣获银奖;目前,余东村的“土画家”们积极创作,准备在今年秋天到省城杭州去办画展。

  文化活动的丰富,让余东村民风更为淳朴。村主任余良耀介绍,现在村里几乎见不到搓麻将、赌博的现象,七八年来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村里连年被评为各级先进集体。

  在柯城,区委、区政府注重把保护好历史文物与加快资源开发有机结合,积极做好人文资源、生态资源、自然景观的开发文章。以抓好乡村人居休闲旅游片和古城文化旅游带、棋子文化旅游带、柑橘采摘旅游带、农家乐休闲旅游带、宗教文化旅游带等“一片五带”的规划建设为契机,实施以“孔子文化”、“棋子文化”、“橘子文化”等“三子文化”为品牌的特色文化塑造工程,不断充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他们整合城乡资源优势,培育特色文化,不断推动城乡文化建设的互动、沟通,实现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目前,农民书画院、农民乐队、农民读书节等成为柯城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新亮点。而社区的各种业余文艺表演,社区广场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艺术节等,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随着人们的整体素质的提升,这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荣誉: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特禽之乡、中国柑橘之乡、省级园林城市……

  人文是什么?2000多年前的古人在《易·贲》中这样回答:“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当代有人这样回答:人文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价值,是融合世界文明的生活方式。

  从本地实际出发,持之以恒地以文明“化”城市、以文明“化”农村、以文明“化”城乡之人、以文明“化”经济、以文明“化”社会,这,就是今日柯城的人文建设。正是在这一“人文柯城”建设的热潮中,一个个文明村、一个个文明社区、一个个文明单位、一个个文明人脱颖而出,不断涌现。

  柯城区委书记吴国升说:“人文素质,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在建设‘人文柯城’中,随着人文素质的不断提升,和谐社会的基础夯得更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得到增强。”

  “人文柯城”,正成为我省文化大省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