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一个房东和41家房客
· 全面发展好 还是一技之长好
· 小院子里没有一丝冷风
· 外来工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 农民工的份量
· 我的过去与你的将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民工的份量
■陈洪标
  就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杨大妈的老伴骑着摩托车回来了,64岁的老张,看上去很精神,人也很好客。人家没猜错,下午他是在泡茶馆。“现在村里的茶馆有十多家,生意都很好。”他笑着说:“我们现在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还不是他们这些外来人带来的。”

  老张可能没多少文化,但他的感受却是实实在在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事实上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1.3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平均每年转移591万人。预测后五年将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每年新增农民工人数超过800万。随之衍生的“民工经济”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城市的不断扩大,产业的不断提升,生活的不断便利,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所有这些变化下,是依赖于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的基础。

  这几年,农民工成为关注的中心,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同情,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以此表示关怀。但是,我们对他们表示感激之情的不多,从内心里感激于他们的就更加少了。不少人看到了外来人员给城市带来治安和卫生等问题,却忽视了他们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最本质的事实,缺乏对他们价值的正确评估。

  这些都是事实,本来也不难看到,只是我们总是容易被某些东西遮住眼睛。嘉善魏中村的村民就是尝到了新发现的果实,庞大的外来人员就像一座宝藏,源源不断地给村民带来房租和消费。所以在他们眼里,虽然那些外来的农民兄弟,现在的境遇还大多不及他们,但村民们都是个个敬之为衣食父母,赤诚相待。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融洽相处的和谐之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